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读屏时代”更需要深读静思
张砥
2019年秋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了本市普通高中新教材编写修订情况,其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将由原先的14篇增加至72篇。面对这一新变化,点赞者颇多,而学生“头大”、家长“焦虑”者,也不乏其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是一项基本学习方法,背诵名篇更是代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之举,更是在树立一种价值导向,那就是经典永远不会褪色,阅读永不会过时。
毋庸讳言,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戳的生活之后,对于很多人而言,千余字的文章已是不能承受之长,3分钟已是最大阅读续航。有人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大家都读不下去,更不必说品读那些大部头的传统经典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数字阅读”却在极大削弱人们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以色列学者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一群工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用电脑和纸质图书阅读同一材料,然后回答问题。这些在“读屏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想当然地认为用电脑比读纸书更快更有效,然而答案恰恰相反。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当代人的阅读取向,让深读与静思成为奢侈品?
首先是“数字阅读”的特性使然。阅读本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而“数字阅读”的最大问题,就是极易将注意力分散。满屏的“超链接”像一双双充满诱惑的手,将人不断拽入各种阅读场景,透支着本就稀缺的专注。与此同时,一旦适应了这种虚幻的阅读假象,人们的心态就开始悄然改变,“灯下展卷”的悠然不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与时间赛跑”的浮躁与焦虑。这种不假思索的浅阅读,无形中消解着学理逻辑的价值,加剧着思维的浅薄,君不见,一看标题就开骂者大有人在,“标题党”“键盘侠”争锋,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阅读,绝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不值得读。而这,恐怕就是读屏与读书的区别所在。换而言之,虽然数字化浪潮带来了阅读场景的深刻改变,但通过读书沉淀思想进而形成系统思维的人生成长规律不会变。曾几何时,电视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肢体萎缩”的深刻担忧,而身处“读屏时代”,比蜷缩沙发带来的“肢体萎缩”更危险的,无疑是“大脑萎缩”:思维在光怪陆离中变得僵化,在众声喧哗中变得无知。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
在数字世界中流浪,还是在传统图书中安居,这既是习惯,也是选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历了不少反思后,改变也正在发生:实体书店逐渐告别负增长,一些“高颜值”特色书店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文化景观。事实说明,回归“深阅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加以多措并举、因势利导,全民阅读的潜力就能被激发出来。
书的分量,在思想亦在品格。“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我们就不会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
(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8月31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