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6灰雀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
A、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列宁问:“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

(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练习。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须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婉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高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