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提高练习】16《金色的草地》

课内阅读。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草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分别是(    )
A、金色、绿色、绿色 B、绿色、绿色、金色 C、绿色、金色、绿色
(2)、下面对“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B、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花的喜爱之情。 C、这句话没有用修辞手法,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形状和特点。
(3)、“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草地的______和蒲公英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______与______之情。
A、重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 B、反复;有趣、可爱;喜爱、赞美 C、反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概括上两段的内容 B、总结全文 C、过渡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讲故事的人和羊(节选)

    从前,有一位国王,身边有一个讲故事的人。只要国王躺下休息,他就得给国王讲五个故事。这对日理万机的国王来说,简直是最舒服的休息和莫大的享受。

    一天晚上,国王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那天料理的一些大事老是萦绕在他的脑际,使他无法平静。于是,他命令讲故事的人比平时再多讲几个。那个人多讲了三个故事。国王不满地说:“你尽给我讲些短的,我倒很想听一个比较长的故事。快讲吧,讲完你再去睡觉。”

    讲故事的人开始说了:“从前有一个挺富的农夫,带着上千磅的钱币,到集市上买了两千只羊。他赶着这许多羊回家,途中经过的一条河因暴雨而上涨了。他寻找着带羊过河的办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只小船。船太小了,每次只能带一只大羊或两只小羊过河。这个农夫便开始将羊儿一只接一只地摆渡过河。”

    刚说完这句话,讲故事的人便当着国王的面睡着了。国王马上摇醒他,要他把这个故事讲完。讲故事的人说:“陛下,这条河相当宽,而船又很小。这里总共有两千只羊,得先让这个农夫将所有的羊都送过河去,然后,我才能告诉你,后来农夫和羊的情况如何了。”国王只好罢休,同意讲故事的人回去睡觉。

(选自《欧洲寓言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走不可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ruò  yǐn  ruò  xiàn,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________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________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一会儿,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jué  jiàng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________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为什么我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________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患有“过来人”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怎能炼出gāng  jīn  tiě  gǔ,怎能长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飓风中的两个瞬间

    2005年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把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4个州变成了人间地狱,遭飓风袭击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州,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

    飓风虽狰狞可怕,但人们的爱并没有退缩,爱心与奉献在这场灾难中演绎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飓风袭来时,有6个人刚刚从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的一个法院里走出来,他们是刚刚对簿公堂的原告和被告,为避灾难,他们情急之下不约而同地就近躲在一个立交桥的桥墩旁,当时的风力达到12级,连小汽车也被掀到了半空。靠着桥墩的6个人,随时都有被刮跑的危险。怎么办?危急时刻,一个声音突然喊道:“快把手拉在一起!”喊声让人们恍然大悟,他们抛却了所有的恩怨与芥蒂,围抱着桥墩把手紧紧拉在一起,那一刻,他们感到了别人的手对自己是那么重要。结果,飓风也对这同心联手的6个人无可奈何,6个人逃过了一劫。

    强烈的飓风也使洪水泛滥成灾,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地势低于海平面,80%的城区都被洪水淹没,有8个市民坐在一条小船上逃生。但小船因负载太重,在水里直打转,并慢慢下沉,眼看着一船人就要葬身水底。就在这时,一位体态较胖的中年男子站起来说:“让我跳下去,大家就得救了!”听了他的话,其他的几个人也纷纷要跳下去,把生还的希望让给别人。但中年男子向他们大声说:“谁也别争,跳下去的必须是我!因为我是所有人里最重的。”说完,他就跳下去了。小船停止了打转并开始上浮,船上的其他人眼看着这个不知姓名的人被洪水吞没,都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遭遇的最大的飓风。不可否认,灾难常常令人类狼狈不堪,灾难常会带来惨绝人寰的毁灭,但每场灾难都是对人类的严峻考验。就在这些考验中,我们会看到最光芒四射的美丽人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大杂院里

    ①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

    ②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让他干。

    ③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________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________”,芸芸又“咔哒”一声关上,取出磁带,拔下插头。

    ④豆豆考上了大学。只是学校在外地,芸芸一直把弟弟送到学校,安顿好才回来。一天,豆豆突然从学校跑了回来。他站在芸芸面前,抹着眼泪,说:“姐姐,我不念书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⑤芸芸惊讶地看着豆豆,半天才闹明白。原来豆豆到了学校不会________衣服,不会________被子,甚至到饭堂买饭时,不知买几两的才合适。

    ⑥芸芸这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