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同步训练

课外阅读。

      有一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飞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但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飞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对冰心的话,你怎么理解的?

(2)、当病床上的女儿知道是母亲用生命换回了她的重生后,她会怎么做?会对已经死去的母亲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 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zàng)、筑坟、祭(jì)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器,咿咿(yī)唔唔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mǐn)、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

       于是,决定再搬家。这次孟子的家搬到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jū gōng)。有时,教师领着学生演习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学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儿童了。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潺(chán)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jī jiàn),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ǎn)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diān)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交车上的启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告别妈妈到姥姥家去。姥姥家离我家很远,需要搭乘公交车才能到那里。在车站等了一小会儿,一辆墨绿色的公交车缓缓地驶过来。我的左脚刚踏上车门,一股令人窒息的闷热气息便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我屏住呼吸,使劲往里钻,才勉强挤进车里。

    车缓缓地开动起来,行了一小段路,不知什么原因,只听得“吱”的一声,公交车停在了马路中央。车上所有的乘客顺着惯性猛地往前一冲。我倒在了一位穿着满身“白骨头”衣服的大哥哥身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又压在了我的身上。大家努力站稳,挺直了身子,相互微微一笑,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那样和谐。可是,就在我感受着温暖和谐的一幕时,车厢后面传来一阵激烈的吵闹声。我寻声望去,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阿姨紧紧拉着一个身穿粉红色上衣的小女孩不放。

    我从人群的间隙挤过去,一股浓浓的香水味儿迎面扑来。这位阿姨的脸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化妆品,眼睑上擦了深绿色的眼影,还安着一副又长又黑的假睫毛。她上身穿一件吊带背心,下身穿一条紧身牛仔裤,中间露出一圈雪白的肚皮,脚上穿着一双高得不能再高得高跟鞋。这身打扮,与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仔细倾听她们的争吵,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在刚才急刹车的时候不小心踩了这位阿姨一脚。这算什么大事,还值得这样吵闹吗?我这样想着。

    一位叔叔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不要吵闹了。坐在车上,不小心被人踩一脚,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正常?你看看我这新买的皮鞋!”这位阿姨伸出脚来让大家看。

    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白色衬衣的老爷爷说话了:“姑娘,你看她还是个小孩子,你这样吵闹都把她吓坏了。我看,让她道个歉就算了吧?”

    那位阿姨还没有消气,她大声说:“踩坏了我的鞋子,道个歉就算了?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她得赔!”

    车上的生科听她这样无理,都大声斥责起来,有的说“什么德行”,有的说“怎么还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埋怨和斥责,使得她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等车到了下一站,这位阿姨便飞也似的逃走了。

    面对眼前的一幕,我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

    心窄天地窄,心宽天地宽!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几十个黄色的花瓣。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