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菏泽市加定陶山大附中、思源学校、郓城一中等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民阅读率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数字阅读的影响。他说,在近些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在未成年人中日趋普及,纸质图书阅读率因此下降,他认为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纸质图书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都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儿童过早接触手机等数字媒介容易受到娱乐化内容和碎片化思维的影响。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三

    记者通过采访多个大学生QQ群后发现,00后大学生喜爱“听阅读”的不少,约占六成以上。多所高校的00后大学生均表示,学校图书馆公众号或网络上都有听书板块或听书频道,历史文学、科幻小说、名人传记等应有尽有,“听阅读”已成为他们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不少00后大学生看来,“听阅读”很有趣,“朗读者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各种配乐,都非常能调动听者的想象力。”重庆工商大学大一学生陈瑞华说,“听阅读”有很多辅助想象的手段,比如《三国演义》的朗诵里,配有很多古乐。

    “‘听阅读'还很方便,不需要携带书籍,而且相比电子在线阅读,无需做‘低头族’,眼睛不会疲劳。”重庆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大一学生廖雪说,“‘听阅读'让大家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时间读书,比如坐车、排队、跑步、逛街等时候,好像随身带了一个海量的图书馆。”

    “让声音、音乐、情感等元素创造一个别样的阅读氛围,‘听阅读’正好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对阅读的需求,让大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享受阅读、坚持阅读.”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表示。

(《重庆日报》2019年04月22日)

材料四

    虽然数字阅读也有文字或文本,但与翻纸质书相比,却是不一样的阅读活动。错字连篇的资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20分钟读完一套经典、“投你所好式”的互联网推送……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导致思维逐渐苍白。甚至早上听什么音乐、晚上先玩什么游戏,都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同时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翻纸质书要求专注、持续,进入一本书就像踏上一趟有始有终的旅程。譬如阅读小说,阅读过程中,读者始终处于孤独状态,与之私会的只有不在场甚至已经去世的作者;而网上点击,无论“浏览”还是“冲浪“抑或“听书”,基本上都处于断裂、跳跃、悦己、分散状态,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多由超级链接而非文本内的叙述来带动;在功能上,数字阅读也常常是针对问题而作,锁定问题,在搜索器中快速搜罗数据,继而进行过滤、评估、重组等,但百度等搜索工具却将每一位读者视为潜在的广告埋单人,令人烦不胜烦;数字阅读也注重互动交流,譬如加入论坛、社群等,但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只愿停留在自己选择的悦己领域。

(选自赵柒斤《新阅读时代,如何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数据表明,我国有听书习惯的未成年人人数要比有听书习惯的成年人略多一些。 B、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纸质图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利于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培养。 C、“听阅读”的声音、音乐、情感等元素创造一个别样的阅读氛围,这能调动听者的想象力。 D、同样是阅读小说,纸质小说读者的阅读过程是孤独的,数字化小说的读者就可以互动交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城市阅读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可以看出,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人们的阅读意识就越高。 B、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是因为更多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近十年来,数字化阅读人数逐年增多。 C、“听阅读”有诸多好处,能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让人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终将会取代纸质阅读。 D、虽然纸质阅读好处更多,可还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方式,这是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
(3)、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各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许实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

【注】①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领导这项研究的疟疾研究人员表示,这项试验的目的是提供监管机构批准该疫苗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这项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名为PF的疫苗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能够为健康的志愿者提供完全的保护。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激发对恶性疟原虫的一种免疫反应,该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整个寄生虫作为其有效成分,而大多数候选疟疾疫苗只包括少量的基因工程寄生虫蛋白。

    然而为了有效性,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疫苗。这对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比通常用于其它疫苗的过程更加复杂的程序——其它疫苗注射往往需要穿透皮肤或肌肉,或采用口服的方式。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摘编自赵熙熙《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19日)

材料二:

    英媒称,将给大约36万名脆弱的非洲孩子接种世界上首种疟疾疫苗,这是一个“历史性里程碑”。该疫苗提供对患上这种传染病的部分保护,试验显示它的预防率为四成。

    疟原虫感染患者的红细胞致使其破裂,降低了红细胞的总数,从而导致疟疾贫血。这是受感染儿童的主要死因。而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促使免疫系统攻击疟原虫。报道称,这种疫苗已研制了30年,将给5到9个月大的儿童注射三剂,然后在孩子两岁左右时注射第四剂。该疫苗是一种补充性疟疾控制工具,将被纳入世卫组织建议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这一方案还包括常规使用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开展疟疾检测和治疗。

    这项疫苗计划的目标是每年给三个非洲国家的大约36万名儿童接种。接种对象将由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决定,以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摘编自《全球首个疟疾疫苗在非洲接种》,《参考消息》2019年4月25日)

材料三:

    世卫组织欢迎马拉维政府今天在一项试点规划中推出世界上第一种疟疾疫苗。该国是非洲拟开展试点三国中的第一个。名为RT的疫苗将提供给两岁及以下儿童;加纳和肯尼亚将在今后几周开始使用该疫苗。

疟疾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两分钟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这些死亡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当地每年有超过25万儿童死于疟疾。5岁以下儿童面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风险最大。全世界范围内,疟疾每年导致43.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过去15年来,蚊帐和其它控制疟疾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现在进展停滞甚至某些地区出现逆转。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使疟疾应对工作回到正轨,这种疫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工具,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马拉维启动疟疾疫苗试点》,2019年4月2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先生,轻抚胡须,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也不糊涂,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了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

    “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对好些事儿记不清了,但对这事心里却明镜儿似的,竟把我起死回生的经过,讲述得险象环生、淋漓尽致,我顿觉先生那瘦小的身影高大起来。

    上过省医科大学的先生,早年在县医院当大夫。20世纪50年代末,县里派人支援老区,先生被抽调其中。来前谈话说下到乡级医院,先生见到乡卫生院刘院长后,就急着要求分配工作。刘院长说:“不急,等吃罢晚饭再谈工作。”晚饭就安排在卫生院机关食堂,刘院长破例让炊事员炖了一只老母鸡,喝的是当地产的纯粮酒。酒至微醺,刘院长叹口气说:“近千口人的茹冈村,自从老村医去世后,半年多了没医生,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形让人心焦啊!”那时血气方刚的先生听得真切,那股冲劲儿借着酒劲儿就上来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地请求道:“那我就去茹冈村吧!”

    茹冈村人听说县里派来了医生,犹如久旱的庄稼遇到了甘霖,纷纷涌向村头迎接。等把人接到后,大伙儿而面相觑,都愣住了:“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咱这鸡不下蛋的穷地方,会留住这细皮嫩肉的小先生?”老支书颔首道:“嗯──俺看这孩子行,可不能怠慢了。”说罢,他连夜带人把支部办公用房腾出来,做了村卫生室。

    打那后,先生就成了全科医生。头疼脑热发烧的、腹胀腹痛拉肚子的、皮肤过敏起疙瘩的、打破头碰破脸割破手的,随时会来寻医求诊,包扎治疗,先生就没了固定的工作时间。这边正吃饭,那边病人呻吟着上门了,先生把饭碗一放,就着手诊治起来;半夜睡得正香,外面的门被擂得山响,来人急火火地喊叫:“先生──俺娘病得厉害嘞!”先生一骨碌爬起来,背起暗红色药箱就走,等到把病人安顿好,回到住处已是鸡叫时分了。

    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先生依然不疾不徐接诊治疗。那一次,老庆家的娃儿连日高烧不退,先生弯腰为其作检查时,冷不防被哭闹不止的孩子吐了一身,闹得老庆两口子好不尴尬,先生卻像没事人似的找块布擦了擦后,便又坐堂开药方了。日子久了,村里婆娘们就议论:“这先生性子咋恁好咧,从来就没见他动过脾气。”

    老羊倌疙瘩爷七十岁患上抑郁症,整日茶饭不思,时而发痴,时而叹息。家人要送医,他死活不肯,说要等死哩。先生登门出诊,他躲进内屋关紧门窗。等费尽周折见了面,一番望闻问切后,先生绝口不提治病的事,竟说些小时候放羊时的糗事。说到羊,疙瘩爷脸上有光了,话也多起来。先生见机下方子后,嘱他按时服药。半个月后,疙瘩爷便轻松地赶着羊群上山了。

    先生案桌前悬挂的那幅烙画上有一个硕大的“德”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先生说做医生须有悲天悯人、普济众生之心。一个暴雪封门的深夜,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家人发现送医时,他已奄奄一息,值班医生不接收,就劝转送乡卫生院。望着没膝的茫茫大雪,家人哭爹喊娘跪地求救。闻讯赶来的先生,脚未站稳,就气喘吁吁地命道:“快将人抬进屋,救命要紧!”值班医生拽拽先生的袖子,满是忧虑地劝道:“老师,要三思啊,若是人救不过来,被赖上可就麻烦了!”一向和蔼的先生发怒了:“人命关天,顾不了那么多,有事我担着!”等二柱子脱险,先生累得虚脱在地。多年过去,这样的事,先生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常听人说,先生这辈子就吃了心眼实的亏。假若当初不下来,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或许当上了局长院长。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夫就是治病教人,专家不专家,就那么回事。再说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当局长、院长,就是当了局长、院长,也不见得老来会有俺这身板。俺虽老了,却行动自如,还能坐诊看病,咋能不满足哩?”

    说这话时,老人一脸平和。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6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89.3%。

    数据触目惊心,防控近视,十万火急。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

    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是,除了落实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限制作业时间外,北京东城区教委还表示,要继续增加学生们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确保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除了课业负担,手机等电子类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限制,实施效果值得观察。

(摘编自央视网《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刻不容缓》2018年9月14日)

材料二:

    微观来看,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关系到下一代的学习质量和个人发展;宏观上看,近视并非“小事”,它折射的是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短板。

    近年来,虽然“减负”和关停补习班的呼声不断,但部分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和家长依然过于看重学习的量。素质教育应该看重的是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解决课外负担重是让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高质量教学相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不要让“减负”只是一句承诺,甚至成为一块“心病”。

    近视折射的也是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的“短板”。

    互联网时代,当手机、平板电脑触手可及,忙于工作的家长们是不是都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不要把陪伴的时间“让位”给电子产品。另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应该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无效、无用的信息“流入”青少年群体,让孩子从游戏机前、“小视频”前回归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

    对近视这件小事的关心,体现的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视力普查引发相关部门的担忧,因此推广的眼保健操,伴随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这些年来,青少年视力问题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对相关问题的“不够认真”,才导致了青少年的视力状况的“超乎想象”。

    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暸焉”。关注近视这件小事,便是“胸中正”的体现。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摘编自“浙江在线”《近视问题不能“近视”》,作者陈宁)

材料三:

    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由于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眼科是少数设有直接门诊的专科之一,家长可以根据校方的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定期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为孩子配眼镜,他们会为孩子验光,并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由于许多学生坐校车上下学,校车准时发车,过时不候,所以,老师一旦拖堂,只得自己开车将孩子送回家。加拿大各中小学也不提倡多留作业,低年级基本无作业,高年级学生被要求当堂完成作业,孩子们几乎从未把作业带回家。加拿大教育部发言人称:“比起写作业,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去自然中探索体验,学校的许多作业都与观察报告有关,多探索多体验能让孩子们在写观察报告时有更多的思路。”

(摘编自《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北京青年报》2018年9月1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7年,“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海,移驻于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封存6年后,近日,囯家文物局决定启动“南海一号”的全面整理,用三四年时间,取出全船6万至8万件文物。

    “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该船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但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

    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对祖辈盛世的迷恋与崇拜,对宝藏本能的探窥心理都让人们寄希望于在“南海一号”中寻找答案,“南海一号”的身世、沉船原因、千年不腐等谜题将随沉船的全面发掘而一一揭晓。可以预见,当“南海一号”最终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无论是否符合专家的预期,任何一条有关它的信息都将是引人注目的新闻。

    (摘编白《“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5日)

    材料二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考古领队崔勇介绍,此前“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目前船货清理进入尾声。“截至2018年,我们发掘的文物数量是143000多件,从目前看,剩下的预估还有一两万件,集中在后部几个船舱,总数可能会超过16万件。”

    考古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大部分发掘已经到船底,船体下部保存较好,基本上确认了船体的整体打捞成功。船货清理提取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钱币,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

    崔勇表示,接下来“南海一号”将进入船体发掘和保护的阶段,船体未来有望整体展示。

    (摘编自《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船货清理基本完成,文物或超16万件》,新华网2019年3月21日)

    材料三

    2007年12月22日,一艘南宋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整体打捞出水,一周以后,“南海一号”被搬进了阳江海陵岛上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里,一边开放陈列,一边继续发掘.这样的打捞发掘,费用昂贵:光打捞就要花费1亿元以上,建“水晶宫”又要1亿多元。为了一艘沉船花那么多钱,值得吗?

    这就要从20多年前“南海一号”的发现说起。这艘沉船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同时打捞出一批珍责文物。由于经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2001年才进行制图调查,2002年又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原来,“南海一号”是800年前的大型远洋货船,船长30米、宽近10米,载重量近800吨。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但是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船体的木质仍然坚硬如新,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宋代沉船,对了解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都有极其珍貴的价值。船载货物以瓷器和铁器为主,初步估计有6万至8万件之多,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于这项国宝的发现,采用整体打捞、室内发掘的新技术,来保证船身和物品的有效发掘和保存,是完全值得的。

    “南海一号”的发掘,也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中国古代的国际贸易航线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唐宋年间更为繁荣,宋代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囯际上遥遥领先.隋唐年间海上运送的主要是丝绸,到了宋元时期,瓷器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货物,“南海一号”就是见证。

(摘编自《为什么要花巨额经费打捞“南海一号”沉船?》,科普中国网2017年4月14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