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同步训练

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 )


A、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B、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C、上月,白祟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B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C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于谦

    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上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将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使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

    ④【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B】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 ,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时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药费

    老母亲病后,药费开支越来越大,我在机关上班,挣的也是有限的几个钱,每月为母亲买药已成了不小的负担。

    那天,乡下的大哥进城来了。他主动提出要与我分担母亲的药费。我一听就急了,当年为供我上大学,大哥多次忍痛放弃了当兵、招工的机会,自愿留在老家务农照顾二老。如今,我整天体面地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享福,大哥却像头老黄牛一样在老家默默地劳作,替我尽孝。再让他分担老人的药费,我怎能心安!

    大哥见我急了,红着脸喃喃道:“俺如今也有钱了……”没等大哥说完,妻子抢过话头:“你有钱是你的,俺有公费医疗本,买药不用花自己的钱……”听到这话,大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月末,我回家给母亲送药,到家后母亲对我说大哥已给她买药了。我埋怨母亲怎能让大哥花这个钱,母亲含着泪朝我摆了摆手:“唉!你们都是孝子啊…那天你大哥从城里回来后,找人打听清楚了公费医疗是怎么回事了。你不愿让他花钱是好心,可你想过没有,对老人尽孝的事,大哥的落到兄弟后面他该是什么样的心呀……”

    为了不让大哥负担母亲的药费,同时也解除他的内疚心理,在妻子的建议下,我拿出了2000块钱交给母亲,向她说出了妻子的“计谋”,母亲含泪点头。

    第二天早晨,在我回城前母亲强作欢颜将我和大哥叫到床前,说:“那年俺有一对值钱的手镯,这年头也不时兴了。前几天俺托人卖了2000块钱,给俺买药先用这钱,往后你俩也别给俺买药花钱争执了……”母亲的话没说完,大哥将嘴角的劣质烟猛吸了两口,脸庞上滚落下两颗硕大的泪。

    回到城里,我脱下外衣到洗漱室洗脸,听到外屋的妻子一声惊叫。原来她从我外衣的口袋置提出了一大把面额不等的票子,我接过来数了数,整整500元。闻着票子上那熟悉的劣质烟味,我泪如泉涌,这是大哥偷偷放进我口袋里为母亲买药的钱呀……

(作者李燕翔,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油烛

    蜡烛说道:“我的光比油烛的光亮,燃的时间也更长一些。我的位置在大厅里有罩的烛架上,在银烛台上!

    “蜡烛那样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烛说道,“我不过是油烛罢了,我只能留在厨房里。”

    话刚说完,所有的蜡烛便被拿走了。不过油烛也一块被拿走了,夫人用娇巧的手亲自拿着它,把它拿到厨房。那儿有一个小男孩手提着篮子,篮子里装满土豆,里面还有一两只苹果。这都是善良的夫人给这个穷苦孩子的。

    “再给你一支油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

    这家人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她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杲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

    她的脸多亮啊!那是欢乐。

    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再也见不到了!”

    “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这里连一只铜烛台恐怕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大厅的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责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

    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富人家对面的一间低矮的屋子里。

    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油烛被点燃了。

    “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油烛的!”

    那边的蜻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载着身穿华责衣服的客人参加舞会。

    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

    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

    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哟!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

    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蜡烛光闪闪,乐声悠扬。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觉得。

    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

(作者安徒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