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闻阅读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范长龙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

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习近平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②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③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节选自陶行知《创造宣言》)

【材料二】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因此,他主张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上述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节选自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节选自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任务一】杼山寻茶境

杼山路线的同学游览了杼山风景区后,借助以下材料,对陆羽及《茶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材料一

杼山,位于湖州城西南30里处,今吴兴区妙西镇(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境内。据“茶圣”陆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

山不高,但有“仙”则名,杼山最精彩的历史当属中唐时期。唐至德元年(756),陆羽流落到吴兴,寄宿于杼山妙喜寺,与著名诗僧皎然结识,从此成为“缁素忘年之交”。此后,陆羽以毕生精力撰写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禅隐于此的释皎然则有《茶诀》问世,并提出“三饮即得道”,成为“茶道”第一人。皎然、陆羽仙逝后均葬于杼山,皎然塔、陆羽墓遥相守望。

杼山是“茶圣”陆羽人生的转折点和归宿地,已理所当然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圣山”。站在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山之上,我们似乎还能听到文人雅士们悠婉的吟咏,爽朗的谈笑。

(选自微信公众号《杼山雅集》有删改)

◎材料二

茶缘,一个从容不惊的过客

白落梅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唐 皎然

这些年,总会有一个奢侈的念头,就是开间茶馆,或称作茶坊、茶庄。当然,茶馆应该落在江南某个临水的地方。而茶馆的名字,叫云水禅心,或是茶缘过客。云水禅心,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大风雅、大寂寞的洁净。似乎皆与有佛性、有慧根的人相关,而红尘俗子,大凡都不忍心去惊扰。茶缘过客,却带着淡淡的烟火,让路过茶馆的人,都想要停下脚步,走进去,喝一壶茶,掸去一身的灰尘。是的,我要的茶馆,不仅是为了自己筑一个优雅的梦,更是为了众生在那里,可以安宁地栖息。

喝茶,自然会想起陆羽,他是茶业之祖,被世人称为茶仙、茶圣、茶神,著有《茶经》,其间涵盖了太多的茶文化以及壶文化。千百年来,岁月的炉火一直燃烧着,青翠的茶叶在山泉水里绽放着经年的故事。多少旧物换了新人,品茶的心境却始终不曾更改。想起陆羽,亦会想起一位与他不相伯仲的人,一位被称为诗僧、茶僧的佛学高僧,皎然。他的名气显然不及陆羽,但他与陆羽是生死相依的忘年交,正是在他的提携与帮助下,陆羽才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之巨著《茶经》。这世间,有许多无名高人,他们愿意被岁月的青苔遮掩,守着自己的一寸光阴,足矣。

换一种心情,读皎然的诗,那缕清新的自然之风,从唐朝缓缓拂来,让人心动不已。篱笆小院,三径秋菊,几声犬吠,山深日暮,此中意境,犹如清风明月一般的温朗。像是品尝一壶秋日刚落的茶,唇齿间萦绕着白菊香、茉莉香、桂花香。而浮现在我们脑中的画面是,一位眉目爽朗,风骨清俊的高僧,踏着夕阳行走在山径,于山脚下一间简洁的篱笆院前驻足,叩门无人应答。只有几束未开的菊花,在淡淡的秋风中,低诉摇曳的心事。

这位高僧就是皎然,唐代诗僧、茶僧,俗姓谢,南朝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十世孙。他访寻之人陆鸿渐,即是陆羽。两人因茶而邂逅、相识。陆羽自小被家人抛弃,被龙盖寺的主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带回寺庙收养。陆羽十二岁时,因过不惯寺中日月,逃离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做了优伶。后机缘巧合,结识了杼山妙喜寺主持皎然大师,陆羽才有幸结束了飘摇不定的生活,得以潜心研究茶道。

皎然比陆羽年长十多岁,游历过庐山、泰山、嵩山、崂山等许多名山,世间风物尽入眼底。他对名山古刹里的僧侣饮茶颇有心得,所谓茶禅一味,茶在寺院里早已成了一种习俗和文化,与僧侣的生活息息相关。纯净的茶汤、清香的茶味,给修佛者洗去尘虑,荡涤心情。一壶香茗,一轮皓月,一剪清风,几卷经书,陪伴他们度过无数寂寞的岁月。而茶,也在他们的杯盏中,有了性灵,有了禅意。皎然将他所悟的茶理、茶道与陆羽交流,使得陆羽的《茶经》在盛世茶文化中,抵达至高之境。饮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则是自醒、自解。世间之人,多半恋酒,认为一切烦恼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却不知醉后愁闷更甚。而饮茶则可清神,几盏淡茶,似玉液琼浆,品后烦恼自消。真正的好茶,来自深山,没有尘埃,只浸染云雾和清露。真正的好壶,却是久埋的尘泥和水调制而成,被时光之火炙烤,再经过岁月的打磨。品茶的人,则是深邃纯净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间的诱惑。任凭世间风烟弥漫,只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光阴的淡定。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繁华,撩拨我们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惫了,必定会有一个娴静的茶馆,将你我收留。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喝出来的茶,会有不同的味道。也许我们不懂得陆羽《茶经》里那许多的茶文化,不懂得各式品种的茶所隐藏的玄妙,也不懂得壶中的日月,但在茶馆里只需要品一盏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不为风雅,只为清心。

转眼又是清秋时节,莲荷褪尽了洁净的霓裳,只余残叶瘦梗铺陈在荷塘。无人的时候,还有几枝秋菊,几树桂子,在阳光下孤芳自赏。如果你打天涯而来,恰好经过一间叫茶缘过客的茶馆,请你记得,那里有一盏茶,属于你。

(选自白落梅散文集《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各 题。

【材料一】____。

中新网9月5日电 “这是阔别擂台一年多后的回归,我期待这一刻已经太久。 有着“怪物 ”之称的中国职业拳击运动员徐灿这样说道,他眼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

10月7日,前 WBA 羽量级世界拳王徐灿将重返擂台,对阵墨西哥新星布兰顿•贝尼特斯。 徐灿的上一次作战还要追溯到 2021年8月1日,他与英国人利•伍德苦战12回合,最终告负失去了世界拳王金腰带。在丢掉拳王“光环 ”的一年里,徐灿放慢了更新社交媒体的频率,逐渐淡出了体育迷们的视野。“我让自己沉寂了一段时间。反复看录像,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失利后的心态进行调整。 ”他说。

徐灿原计划在今年 5月20日回归,但因为遭遇肋骨伤病,比赛不得不延期举行。8月初,徐灿与传奇拳王小罗伊•琼斯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通话中,后者向徐灿提问是否愿意和利•伍德二番战。

徐灿坚定地回答说,伍德的存在是他选择坚守的最大动力,他希望有一天能完成复仇。而现在,他希望以最好的姿态击败贝尼特斯。

在沉寂了一年多后,已经 28岁的徐灿迫切盼望卷土重来。冲击世界拳王宝座依旧是他首要且唯一的目标,而与贝尼特斯的比赛则是收复失地的第一步。

【材料二】尝试拆对重组,培养年轻球员

2022 年世界羽联巡回赛日本公开赛 9月4日战罢, 中国羽毛球队 5 个单项中唯一闯入决赛的男双组合梁伟铿/王昶, 以 21∶ 18、13∶21、21∶ 17 战胜丹麦队组合阿斯特鲁普/拉斯姆森,夺得冠军。

这场决赛耗时 61分钟,丹麦队组合不断通过球路变化和稳定的防守反击打乱中国队年轻组合的节奏。面对困难,王昶在网前大胆封网,梁伟铿在后场积极下压,二人轮转配合默契,将比分逐渐拉开,最终锁定胜局。在本站比赛连续战胜印尼队和丹麦队强档组合夺冠,梁伟铿和王昶表示“信心增强了很多 ”。

梁伟铿/王昶是中国羽毛球队 00 后组合,两人自今年 5 月搭档以来,参加了5 站国际赛事,获得一次冠军、一次亚军,还有一次打进四强,战胜过多对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男双组合,展现了较强的冲击力。凭借冠军积分,梁伟铿/王昶的最新一期世界排名跃升至第五十四位。

在男双项目方面,从东京奥运会到 2021 年世锦赛,再到2022 年世锦赛,3 次大赛的冠军都来自不同队伍,竞争激烈。东京奥运会之后,李俊慧、韩呈恺等男双世界冠军退役,中国羽毛球队在男双项目上尝试了多对组合搭配,去年夺得世锦赛亚军的何济霆/谭强也拆对重组。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男双组合是中国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主管教练陈其遒表示,日本公开赛前,中国队男双组合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增强了通过防守制造进攻机会的能力,在比赛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人生哲理,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著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虫记》的片段:

    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騰,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

(文章呈现)

蝉的歌唱(节选)

    雷奥米尔承认:蝉的歌唱自己是从未听过的,活的蝉也没有见到过。他见到的蝉都来自阿维尼翁附近,都是浸在各种甜烧酒中的标本。对于解剖学家来说,这些条件已经足够让他描述蝉的发音器官了。我们的大师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他以锐利的目光出色地弄清了这只八音盒的奇特结构,以至于后人在讲述蝉的歌唱原理时,都会以他的论著为依据。大师已经把麦子全都收割掉了。弟子们能做的只有捡他遗漏的麦穗,希望能把他们捆成一束。我有幸捡到了很多大师遗漏下来的麦穗:蝉儿们那震耳欲聋的演奏,我听的远比我希望听到的多。所以,对于这个看似已经得出固定结论的话题,我恐怕还有一些新的见解。

凡是对歌声敏感的动物,听觉一定灵敏。听觉是警惕的哨兵,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发现危险。作为杰出的歌唱家,鸟儿就有敏锐的听觉。枝上树叶的一阵轻颤,路上行人的一声轻语,就能让它立刻噤声,不安地提防着。而蝉却远远没有类似的不安表示。

蝉具有相当灵敏的视觉。它依靠大大的复眼能看清左右两边发生的事情;而它的三只单眼就像是红宝石做成的望远镜,探测着额头上方的空间。只要看见有人走近,他就会立刻噤声,随即飞走。可是,如果我们避开它的五个视觉器官,就可以说话、吹哨、鼓掌,甚至拿两块石头相互撞击。要是换做了小鸟,根本不用这么大的声音,它还没看见人影早就已停止歌唱、逃之夭夭了。可是蝉却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地继续唱歌。

    关于这一点,我做过大量实验。我借用了小镇的炮,就是那种在节日里鸣放礼炮用的盒子。炮手得知是为了蝉,就非常乐意地把炮装上火药,到我家来射击。一共有两门炮,都像在最盛大的节日狂欢时那样装满了火药。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巨大的炮声响过后蝉儿们会安静下来。每个人都仔细观察了蝉的数量,以及歌声的音域、节奏。一切都准备好了,大家的耳朵等着听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炮响了真是如雷贯耳……

    可是树上的蝉没有受到任何惊扰。这支空中乐队的数量没有变,节奏没有变,音域也没有变。我们六人一致得出结论:爆炸的巨响对蝉的歌唱毫无影响。

【材料三】

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

——罗斯丹

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罗曼·罗兰

关于《昆虫记》的阅读

【材料四】

(作者心语)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你们是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他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法布尔(相关言论)

    “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家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者,对于法布尔颇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

“它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