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三单元A学习区 第12课 湖心亭看雪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②是金陵人,

③辄复不

④鲁直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③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④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⑤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

阅读《邂逅白洋淀》,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白洋淀

须一瓜

    ①很多南方人,从小对北方就有积极的想象。但后来我们发现,除了北京,我们心目中的北方,实际是一张模糊的远景,辽远迷蒙。雪啊,面食啊,大平原啊,其实都模模糊糊,想也想不真切。而这积极的想象,源自对陌生的向往。上个月,千里北飞,落地河北,我们直接走进了葱茏的白洋淀,触摸了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的水温。北方,鲜活了。

    ②猛一看,白洋淀是南方景色的亲戚。水波潋滟,荷花绽红,碧绿连天长。但是,纵深游走下去,你就知道这不是南国西子,这是真正的北方水域,壮阔浩瀚。白洋淀的“淀”是什么意思?进入白洋淀,当看到浩瀚连天的芦苇荡,我们就大致明白了。淀,就是浅湖泊。这是一个三四百平方公里的浅湖泊。这是什么概念?北京整个海淀区有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白洋淀之大,可想而知了。

    ③这就是传说中荆轲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告别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个易水啊。《战国策•燕策》中记载,太子和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流着泪,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上,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然后荆轲就慨然上车离开,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④(甲)船慢慢开进白洋淀深处,两边都是绿色的芦苇,只看到绿墙风动。远方水色天光,看不清轮廓边际。恍惚之间,不知道是走在水的岸边,还是走在陆地的沟边。仔细聆听,能听到清脆密集的鸟鸣,但你别妄想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只能在碧波绿苇的摇曳中,猜想它的轻灵与娇俏。白洋淀人说,这是一种叫“呱呱鸡”的鸟,爱叫,小小的,很灵活,学名他们也不知道。它们是这里数量庞大的居民。白洋淀内大量的水生生物,河、湖、港、汊及荷塘苇丛,为鸟类提供了美好的栖息场所。我们是夏天进淀,看到的是“呱呱鸡”。在春天,这里百鸟翔集,鸣翠颂雅,有大雁、鸪顶、灰褐、灰燕、鸳鸯,据说还有美丽的天鹅与戴胜鸟。有一种可爱的小野鸭子,在芦苇的边缘出没。(乙)一不留神,一个小毛球一样的身影就滚游出来,像一个小台球滚出偌大的台球桌,小身子稍纵即逝,光留下“叽叽叽叽”的稚嫩叫声。再盯着,又一个稚拙的小鸭子从芦苇丛中蹿了出来,好像从课堂里溜出来的小孩子。

    ⑤白洋淀是鸟的天堂,也是鱼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记载说水里的鱼类有三十多种,鲤鱼特别多。说到鱼,又想起了鸬鹚。那艘载满鱼鹰的小船和我们邂逅过。鸬鹚也叫“鱼鹰”。叫“鱼鹰”更贴合鸬鹚的英气。它像鸭子,但比鸭子威猛,站在那里肩羽刚硬,更有鹰的悍然霸气。船上的十来只鱼鹰,都是黑色的,下巴一抹白。一个渔人在划双桨。鸬鹚沉默着,随时扎猛子扑进水里。据说,三只鱼鹰可养活一家人,可见鱼鹰的武功强大。

    ⑥我们在白洋淀一座荷叶环绕的水上人家吃饭,上了很多条鱼。其中一条鱼和大白菜一样粗,比大白菜还长一半,跟小乳猪似的。我想鱼鹰肯定抓不住它,但有人说,碰到大鱼,鱼鹰会合作抓捕并抬鱼出水。那只小乳猪一样的大鱼,上桌时非常壮观,可惜非常咸。整桌的白洋淀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腾不出嘴说话。他们喜欢用玉米饼子之类,蘸着鱼汤浓汁吃。他们还坚持说,鱼就要咸,白洋淀人讲究个咸鱼淡肉。有一道菜,是用最嫩的荷叶切丝凉拌。嫩叶碧绿,卷曲,脆爽;麻油很香。卷巴巴的小荷叶,入口极为美妙。但吃到第三口,就觉得咸得无法坚持了。嫩荷叶确实诱人,请求人家再来盘淡点的。人家送了一盆,结果,矫枉过正,完全没了滋味。看来啊,淀上的人怎么煮,你就怎么吃吧。千万别调整他们的调味剂量,要不,可能你吃不到那里的真滋味。

    ⑦水路沟壕四通八达,荷叶荡漾。浓厚的绿意上,有零星的粉白色荷花开放。导游说那是野荷花,花瓣大都是单瓣的。我们也分辨不出野生和家养,总之放眼绿多红少,接天绿色。不过,即使满淀数百公里荷花铺天盖地,我想我可能还是为白洋淀的芦苇愣神。夏天的芦苇绿得纯粹,浩浩荡荡,合着天风绿水的节拍,合着鸟鸣声声的律动,起伏跌宕。导游说,如果是秋天,满淀的芦苇一湖金色,芦花飘荡,那才是热烈;到冬天,湖面芦苇地都坦荡无垠,直到来年生发,小芦芽细芦苇一排嫩绿紫光。

    ⑧据说全国其他地区的芦苇都在退化,只有白洋淀12万亩的芦苇依然保持远古的强健风骨。毕竟慷慨悲歌豪侠之士的故乡,谁能给英魂这样莽荡浩瀚、与天地同呼吸的历史大背景?我觉得白洋淀的独特魅力,首先归功于芦苇。白洋淀养育了芦苇,芦苇扶持白洋淀鲜活的生命。莽莽芦苇,不仅用四季轮回的大色块,在天地之间,大手笔地书写着生命,还为整个白洋淀的植物动物,提供了恢弘的生命互动的舞台,为这些生命彼此的交相辉映,提供了最辽阔的空间。

    ⑨在陆地上,可能再也没有其他淡水湖,像白洋淀这么具有生命力地喧腾,四季不息;这么张扬,深厚,富有动感,无论天空、地面和水下。

    ⑩我愿意,再次邂逅白洋淀。

(有删改)

【诗文作延伸】

听琴图

蔡京

吟徵调商灶下桐 , 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注释】①徵:中国古代“五音”之一,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②灶下桐:出自《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善鼓琴,时闻灶下桐木燃烧的声音,知为制琴的绝佳木材,乃用余木制成一琴,因尾部有火烧痕迹,名为“焦尾琴”。③无弦:出自《晋书·陶潜传》,说其“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在古代,琴被视为乐器之君,能匡正不正的行为。

《绘事微言》两则

(一)

政和中,徽宗立画博士院,每召名工,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人皆向酒家上着工夫,惟一善画,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其得“锁”字意。后又一日,试“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某甲但画杨柳楼台一美人凭阑。上亦之。

(二)

徽宗一日洒翰于小白团扇,书七言十四字曰:“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适思倦,顾左右云:“有能吟者,可令续之。”有荐太学生者,既宣入,恭读宸制,乞为取旨:或续句呈,或就书扇左。上曰:“朝来不喜餐,必恶阻也。当以此为词以续于扇。”生续曰:“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上大。会将策士,生未奏名,径使造庭赐登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