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101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链接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链接材料一】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B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链接材料二】

【丙】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C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节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

【注】①商:孔子弟子,即卜商,字子夏。②赐:孔子弟子,即端木赐,字子贡。③鲍鱼:咸鱼。④肆:商店。⑤丹:丹砂。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事君能其身    疑质理/古证今 B、百里外/名逐利          以人多以书假余/实事求 C、 , 走送之/敬        人多以书余/狐假 D、幼时嗜学/一拍合          加冠/往不咎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为这样大多数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理解:作者通过抄书的方法得以博览群书,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 B、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翻译:收藏储存朱砂的地方会变成红色,收藏储存漆的地方会变成黑色。 理解: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C、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翻译:就像想知道古今的兴亡、圣贤的作为,苏轼希望对方每天作一次计划,专门地学习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理解:苏轼认为应该制定计划专门学习圣贤在治学时的心无杂念。
(3)、请你根据上文和【链接材料】,总结概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与处事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后的母爱
      ①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
      ②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的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③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呆过几年。但检查的结果很无情,脑瘤,已经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经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④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⑤在我想如何婉转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情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⑥“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她微笑着说。我愣了一下 , 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是的,情况不太好。”她依然微笑着说:“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住 , 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也许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⑦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⑧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和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要用枯树上的最后一片绿叶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儿女们一直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痛苦和折磨。
      ⑨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⑩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哪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⑾半年后,她去世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⑿在对母爱的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diāo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的那样饱满、绚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