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颖川陈?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玄纁:帝王用作聘用贤士的礼品。②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复固辞疾                             笃:严重

②朕能君,能杀君                       生:活着

③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         行:去、就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超过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从师学习

⑥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    曾:加倍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受业四方而至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 用心躁也 B、①又不闻匡救术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渊以为固。 C、恭谨若是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①而子始不訾之身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下列各句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郡前后礼请不应 B、君何以慢联命?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古代儒家的《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典,加上《乐》,就是《师说》中所说的“六艺”。 B、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周代叫庠,商代叫序,后庠序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庠序之教即学校教育。 C、贤良方正:“贤良”指才能、德行好,“方正”意思是正直、有原则,贤良方正是汉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 D、合从:与“连横”相反,是一种分散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将他们各个击破的策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②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 , 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诸侯毋 , 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仓唐曰:“业《》。”文侯曰:“于《动》何好?”仓唐曰:“好《展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
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释】①长:读cháng。②斥带:大丝带,又称为“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襄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 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 为善者也。

 斯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

 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 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