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卷

读好书,做好人,我们都要牢记于心。——句子能有两种怎样不同的理解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   一吹,就轻迎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于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老房子会说话

李丹崖

    ①假如你有一座老房子,你一定要善待它,不要冷落它,不要淡漠它,因为,只要你留心,会发觉:老房子自己是会说话的。

    ②老房子会帮我们感知雨意。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有这样的句子“山云蒸,柱础润。”这与民谚中所说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有异曲同工之妙。常住老房子的人都知道,每每柱础上返潮或是生了水珠,就预示着很快就要下雨了。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忙到甚至没有时间看天气预报,但是老房子会告诉你,快下雨了。而这些是住在商品房里的人感受不到的,我们被蒙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里,别说是预感下雨,就是真正下了雨,我们也只有后知后觉,甚至沦落为“从电视上看到”、“从手机上浏览到”、“从电脑上查阅到”……我们成了不接地气的人。

    ③老房子会让我们感到惊喜。近一段时间,我做文化旅游行业,常常流连在各色古建筑中,蓦然瞥见天井院里的一角天幕,让人顿然明白“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味;墙角石缝里钻出来的一棵楝树苗,春夏之交开出淡紫色的小花,散发出弄弄的春意;经年的白色石灰墙,经过雨水漫漶,形成的图案,俨然水墨画,远远望去,或怪石嶙峋,或烟云弥补,或如僧枯坐;裸露的土地上,长起来一株桃树苗,主人并未栽种,仔细推敲,不知道是谁家顽童吃剩的桃核,仍在这里,爆发出顽强的绿意。

    ④老房子最能与我们交心。你欢喜时去老房子,敦厚的石鼓会教会你隐忍低调,会告诫你“得意莫张狂”;你忧郁时去老房子,望一眼房顶上倔强而立的茅草,想起它的身世,或许大风,或许出自鸟的粪便,已然生长得如此生龙活虎;你受挫折时到老房子散心,看到已然斑驳的木门生出了木耳,似乎在告诉你,即便行将朽木,也可“枯木逢春”。所以,老房子是最能养心、最能励志的。

    ⑤老房子最适合天长日久相处。城市的单元楼千房一面,就好像星级大酒店,万菜一味,哪有私房菜来得亲切,老房子,就是餐饮中的私房菜,百吃不厌。老房子里常常住着百岁老人,他们的年龄与门前的老树一样久,皱纹和树皮一样多,老树窜出院落,老人的厚德街巷皆知。那些老房门开开合合,磨出了包浆,好似人的手经年劳作,磨出了老茧,包浆的老是一种保护,老茧的也是一样,那些老窗纸破得通透,好似人经过岁月的阅历,世事洞明。

    ⑥老房子是老朋友,也是老知己,甚至可以是忘年交。一个人与一座房子的情谊,有时候远胜于他和一个人的关系,老房子在岁月的风雨里缄默不言,它就那样静静地坐落在那里,窗外的云卷云舒,屋后的林木窸窣,俗世的情境变迁,它都看在眼里。因此,每每走进它,似乎就走进了一座能量场,为我们空虚的心灵,苍白的灵感,萎靡的心志“充一充电”,然后,我们轻掩房门,借着门环的叮咚声,走向另一个生命的晨辉。

    ⑦老房子,自己会说话。

阅读回答问题。

枕杜记
李修文

我经常想起杜甫,有一回,在黄河边的渡口上喝醉了之后,幻觉出现了,我看见了杜甫,他就挤在人堆里,登上了最后一班渡船,他似乎与我有过短暂的对视,但是倏忽便不见了,我没看清他,但我知道那个人就是他。但见孤月当空,夜幕里尘沙四起,我的鼻子酸了一下,但是又生怕他招呼我,让我跟他同路,所以,我反倒撒腿就跑出了渡口,跑向了更深的夜幕。
在夜幕里奔跑的我全然不会想到,该来的终于要来,新绿总会遇见春天,枯木也会被火点燃,我和杜甫,终将有更多的相见。
那是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为了一点可能的生计,我在此流离已久。这一天,正是北风呼啸的正午,我出了旅馆,到街面上去买一双鞋。在一家鞋店里,我正埋着头试鞋,突然听见一声猛喝,我惊诧地抬头,却发现店主的脸凑近了我的脸。我还继续着惊诧,那店主却自顾自大声喊叫。好在是,很快,我便认出了他:好多年前,在北京,我住在一条巷子里,他在巷子头上的一家快餐店帮工,由此相识。因为他说他也喜欢写东西,所以,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没想到,几年下来,我还是旧时行径,他却已经大变模样,开起了鞋店。此地相见,当然是大欢喜,他竟立马关了店门,将我带回了家。和当初在北京一样,他买了猪头肉,又开了一瓶好酒,两个人就此喝了起来,正喝着,他的一双儿女回来了。这双小儿女,站在我们的跟前,却不上前要吃要喝,就好像早已知道他们的父亲迎来了多年不见的故交。
我端起一盘猪头肉,走向了我的侄儿侄女,眼看着他们笑得越来越欢喜,又看见北风几乎吹倒了屋外的葡萄架,我竟然流了一脸的泪水,当然,我知道我哭泣的缘由,那是因为诸佛示现般的故交、烈酒和舍利子一般的小儿女,还有,也因为一直在我身体里涌动的杜甫的诗: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还有一回,也是跟那舍利子一般的小儿女有关。是在甘肃陇南,我跟着一个纪录片剧组,到了一个村子,去拍回家过年的城中务工青年,那天早晨,我起得早,在村子里转悠,忽然听见一阵哭声,在浓雾里,我循着哭声前去,恰好看见一个打工归来的年轻人站在自家的院落里放声号哭,我没说话,远远地看着他,终于看得真切了——他应该是刚刚到家,一眼见到自己的两个女儿,全都穿的是破衣烂衫,脸上,手上,没穿袜子的脚上,全都是冻疮,终于无法自制,号哭着,左一个,右一个,将两个女儿抱在了怀里,良久之后,他如梦初醒,两只手抖抖索索地从行李里掏出新买的衣服,赶紧给女儿们换上了,那几件被女儿们换下的破衣烂衫,被他鼓足气力,就像扔掉灾害一样,远远地扔出去了好远,恰好落在我的脚下,我蹲下去,看着它们,却又再一回想起了杜甫的诗: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呜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至于我,当浓雾被阳光刺破,渐至消散。和那些没有名字的人一样,哪怕相隔千年,我也在杜甫身上,在他的诗歌里,获得了一寸一尺的实在。骤然间,我突然想要一本他的诗集。于是,片刻也未停留,我跑出村子,坐上了前往县城的客车。在县城里,我几乎跑遍了所有的书店。最后,A.在一所中学门口黑黢黢的租书店里,在一堆油腻的漫画书的中间,我找见了一本《杜诗选注》,因为少人问津,它竟然清清爽爽。最终,我买下了它,一路看回了村子里。
其实,那几天,因为天寒地冻,我一直发着高烧,尽管如此,在我借宿的人家里,还是借着微弱的灯光将那本《杜诗选注》看到了后半夜。B.那一字一词呵,有时候像雨,但我又恨不得立刻就被它打湿,有时候像药,不用煎熟,我也能将它们全都喝下。渐渐地,高烧开始剧烈地作用于身体,我疲惫难支,还是睡着了;在梦里,我又看见了杜甫,和上次见到他时一样,他挤在人堆里,仍在登上渡船,实际上,还是连个照面都没有打上,但我知道,他就在那里,他就在人堆里。而后,渡船将远,我便给他背诵起了他自己写的《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节选自《诗来见我》,有删改)

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文,完成问题。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①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③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④“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文学作品我来读

野孩子不爱白送的春天

①雨大不大不要紧,把地面淋湿就行。雨一停,去园子里走走,就会看到苔藓。角落里藏着苔藓安安静静的小家。

②苔藓很恋家。2018年,我在金银花藤下面看到好多苔藓。它们趴在石头上,睡得真香。2020年的春天,世界变了,很多人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是,苔藓一点都没变,它们仍在那里。

③金银花开花,同一根藤上,白的立几簇,金黄的立几簇,都很香。弯腰低头 , 在花下蜜蜂的嗡嗡声里,苔藓。小铲子紧贴石头或泥土,把苔藓小心翼翼铲起。其实,我不过想给苔藓一个更美的家。

④我在自制盆景。陶盆、紫砂盆、大理石盆、瓦盆,每一个都精挑细选。栽上松树、柏树、榕树、红枫、文竹,也有认不得的、喊不出名字的小苗,觉得姿色上佳,就请进花盆。再摆几颗东倒西歪的小石子,在盆景里负责营造“在人间”的气氛。余下的,交给苔藓。薄薄的苔藓铺上去,营造出别致的深远意境,让盆景更具生气。

⑤早晚喷水,偶尔还会置于水盆里浸润。但遗憾的是,养着养着,苔藓便渐渐地变黄、发黑,枯萎了。于是我把那两个已经看不到苔藓绿的鸡蛋石放回金银花藤下面,可没几天,它俩又长满苔藓,摆出一副生机盎然的样子给我看。精心搭建的玻璃房里,每天测温度、测湿度、喷水、喷雾,花那么多工夫耗那么多精力,恨不能把苔藓养成闺女样。而园子里,啥心也不操,苔藓还总是长得那么好……气我呢?

⑥十天半月没雨的夏天,四处都不见苔藓的芳踪。它们难道集体壮烈了吗?其实一点都不用担心,太干旱的日子,苔藓干脆安安心心睡大觉。既然岁月静好,就来一场别来无恙的“旱眠”吧。如果突来一场雨,它们立刻就会醒过来。而醒过来的苔藓,转眼就精神抖擞,生机勃勃。 

⑦那些被我铲回花盆里的苔藓,无论怎样浇水施肥,精心照顾,始终回天无力,是真的不喜欢窝在方寸的盆子里。它们更热爱自己的老家——没有一片瓦遮风挡雨,没有人造的缩微景观,它们只爱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⑧荠菜,还有野菊花,也是这样的脾性。

⑨荠菜包饺子好吃,可我家园子里没荠菜,得到野外去找。找到了,我就会连根拔起。摘了叶子包饺子,把根栽在园子里,选最好的半块菜地给它们安家落户。之后,我按时浇水,施肥,荠菜也慢慢长出了新叶。可是仅一茬后荠菜便偃旗息鼓,再不肯满足我们打牙祭的心愿。原本不过是野地里乱长的荠菜,移民到我们的园子里,多好的福利呀,为什么就不安心好好长呢?我想不明白。

⑩野菊花更让人恼。野地里开得那么张扬的野菊花,总是肆无忌惮地绽放,炫耀它们火热的青春。

⑪我们开车穿行于中央海岸的农场,会不时撞上被废弃的农场,没有牛羊,漫山遍野都是野菊花的灿烂金黄。大片大片的野菊花,突如其 来、铺天盖地冲进你的视野。

⑫可一旦我把它们请进园子里,很快就蔫巴了。即便活着,也不肯再好好开花,一副凌乱的丧气样。

⑬还有野百合、野桑葚,那些野生野长叫不出名字的花……都一样。只要进了园子,待遇再好也摆一副丧眉搭眼给你看。于是,我再不去打它们的主意了。野花野草,热爱的,就是它们野性十足的自由世界。那么,轻轻道一声珍重,各自安好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