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 , 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 , 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 , 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 ,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影石上1

    ②日光下2

    ③不里 3

    ④下见砾金沙4

    【答案】
    (2)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长尺许者  真不知马也 B . 乃记而去    两狼并驱如故 C . 或投饼左   相与步中庭 D . 其境过清   蒙辞军中多务
    【答案】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答案】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④ C . ③⑤⑥ D . ①④⑤
    【答案】
    (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3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奚:何,什么。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