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肥西县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空,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问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空。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     黯淡——

(2)、作者在文中对月亮的不同称呼,有一轮,一轮,一轮,表现出月亮的特点。
(3)、“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下面四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赞美    幸福 B、惋惜    幸福 C、后悔    赞美 D、幸福    后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 , 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阅读下面的故事,体会字里行间独到的深意。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zhá  zá)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chuí  c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  漂)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chuì  cuì)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曼  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马可·波罗游记

    七百多年以前,一本书出版了,它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争先阅读,有许多旅行家、探险家,更是ài  bù  shì  shǒu。这本书,就是 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探险家和lǚ  xíng家。他到中国以后,发现这个文明古国比他的祖国和他所到过的其他国家,更为强大和繁荣。于是他在中国居住下来,继续进行考察,后来,还在中国政府担任官职。

    马可·波罗在中国居留了十几年,才返回他的祖国。他把亲身的经历,写成了一部游记,向意大利和欧洲人民报道他在中国考察和服务的实况。

    在《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里,他衷心地赞颂了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dì  yù  guǎng  kuó山河壮丽,城市繁华,物产丰富。由于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最感兴趣,所以他在书中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丝绸的生产情况。

    当时的欧洲人,不相信中国如他所说的那样强大和富庶,尤其是马可·波罗每次写到中国的物产和人口等事实,常用“百万”作单位,因此,人们时常开玩笑,称他为“百万先生”。但是,他zhèng  zhóng  qí  shì地说:“我并没有夸大和说谎,我所说的还不及所见的一半呢!”以后,有许多旅行家陆续前来中国观光和考察,证实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写的都是事实。

    马可·波罗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现在,大家还非常怀念和尊敬他。

课外阅读。

死火(节选)

    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我俯看脚下,有火焰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①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

    哈哈!

    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艇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②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死的火焰,现在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塞入衣袋中间,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③。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如大火聚④,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唉,朋友!你用了你的温热,将我惊醒了。”他说。

    我连忙和他招呼,问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 永得燃烧。”

【注释】①火宅:佛经语,其中充满痛苦之火,燃烧不已。比喻人间苦恼世界。②息息: 呼吸相续,不断。息,呼吸。③铁线蛇:又名盲蛇,无毒,状如蚯蚓,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④火聚:佛教术语,猛火聚集之处。

(选自《鲁迅文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