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1月25日,以“幻想无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景乐观。

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原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前六个月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局面。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当前科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我国科幻优质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说,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摘编自喻思南、张珊珊《中国科幻,前景乐观》)

材料二

“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科幻文学的前景我真的看不明朗,但是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乐观信心的。”刘慈欣说。

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种很初步、规模很小的状态,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群体也很小,同时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三体》的爆红只是意外,这并不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成熟。”

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称,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的、工业化的、按照好菜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与观众见面。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肥沃的土壤。”刘慈欣说,即使目前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科幻产业仍有迎来黄金时代的可能。

(摘编自马佳欣《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需要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材料三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属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创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读来吃力。科幻是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想象的边缘和交叉领城,技术细节的想象和运用确实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种优势,但是理工背景的人比较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叙事感,内部的冲突感不强,导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阅读范围仅限于小众范围内,无法延伸到大众范畴。

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

(摘编自吴苡婷《科幻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科幻发展多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科幻资源稀缺等现实问题表示担忧。 B、《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原创科幻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C、中国的科幻文学现状是起步晚、规模不大、作家群体小,《三体》爆红有偶然性,不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熟。 D、我国目前大部分科幻小说是由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创作完成的,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性而忽略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范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优质资源总体稀缺的现状下,只有聚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科幻产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B、对于科幻文学的前景和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的态度不尽相同,说明他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有望对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这导致其缺乏广泛号召力。
(3)、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活着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活着》,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

    不管是零下30℃的严寒,还是40℃的高温;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还是乘风破浪的军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主持研制的导弹在哪里,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

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

    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伺机机动逃逸,即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

    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

八年磨一剑

    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

    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

    “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己养“鸡”下“蛋”

    1991年的海湾战争震动了中国高层。他们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国防重点必须放到发展航天事业上。于本水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靠进口外国武器并不现实。

    为研制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经验丰富的于本水再次挑起大梁,承担起型号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

(《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

    ②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鸟会认人

刘亮程

    我们搬走了,那窝老鼠还要生活下去,偷吃冯三的粮食。鸟会落在剩下的几棵树上,更多的鸟会落到别人家树上,也许全挤在我们砍剩的那几棵树上,叽叽喳喳一阵乱叫。鸟不知道院子里发生了啥事。但它们知道那些树不见了。筑着它们鸟窝的那些树枝乱扔在地上,精心搭筑的鸟窝和窝里的全部生活像一碗饭扣翻在地上。

    冯三一个人在屋里听鸟叫。我们没有把鸟叫算成钱卖给冯三,我们带不走那些鸟,带不走筑着鸟窝的树枝。那些枝繁叶茂的树砍倒后,我们只拿走主杆,其余的全扔在地上。我们经营了多少年才让成群的鸟落到院子,一早一晚,鸟的叫声像绵密细雨洒进粗糙的牛哞驴鸣里。那些鸟是我们家的。我们一家十六只耳朵听鸟叫。冯三这个人眼睛不好使,耳朵也有些背。从此那些鸟将没人听地叫下去,都叫些什么我们再不会知道。

    大多是麻雀在叫。麻雀的口音与我们相近,一听就是很近的乡邻。树一房高时它们在树梢上筑窠,好像有点害怕我们,把窠藏在叶子中间,以为我们看不见。后来树一年年长高,鸟窠便被举到高处,都快高过房顶一房高了,可能鸟觉得太高了,下到地上啄食不方便,又往下挪了几个树枝,也不遮遮掩掩了。

    夏天经常有身上没毛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像我们小时候从炕上掉下来一样,扯着嗓子直叫。大鸟也在一旁叫,它没办法把小鸟弄到窝里去,眼睁睁看着叫猫吃掉,叫一群蚂蚁活活拖走。碰巧被我们收工放学回来看见了,赶快捡起来,仰起头瞅准了是哪个窝里掉下来的,爬上树给放回去。

    一般来说爬树都是我的事,四弟也很能爬树,上得比我还高。不过我们很少上到树上去惹鸟。鸟跟我们吵过好几架,有点怕惹它们了。一次是我上去送一只小鸟,爬到那个高过房顶的横枝上,窝里有八只鸟蛋的时候我偷偷上来过一次,蛋放在手心玩了好一阵又原放进去。这次窝里伸出七八只小头,全对着我叫。头上一大群鸟在尖叫。鸟以为我要毁它的窝伤它的孩子,一会儿扑啦啦落在头顶树枝上,边叫边用雨点般的鸟粪袭击我。一会儿落到院墙上,对着我们家门窗直叫,嗓子都直了,叫出血了。那声音听上去就是在骂人。母亲烦了,出门朝树上喊一声:快下来,再别惹鸟了。

    另一次是风把晾在绳上的红被单刮到树梢,正好蒙在一个鸟窠上,四弟拿一根木棍上去取,惹得鸟大叫了一晌午。

    还有一次,一只鹞子落在树上,鸟全惊飞到房顶和羊圈棚上乱叫。狗也对着树上叫,鸡和羊也望着树上。我们走出屋子,见一只灰色大鸟站在树杈上。父亲说是鹞子,专吃鸽子和鸟,我捡了块土块扔过去,它飞走了。

    除了麻雀,有时房檐会落两只喜雀,树梢站一只猫头鹰,还有声音清脆的黄雀时时飞来。它们从不在我们家树上筑窠,好像也从不把太平渠当个村子。它们往别处去,飞累了落在树枝上歇会儿脚,对着院子里的人和牲畜叫几声。

    那堆苞谷赶紧收进去,要下雨啦。

    镰刀用完了就挂到墙上。锨立在墙角。别满院子乱扔。

    我觉得它们像一些巡逻官,高高在上训我们。只是话音像唱歌一样好听。乘人不注意飞下来叨一口食,又远远飞走,飞出院子飞过村子,再几年都见不到。

    那些麻雀会认人呢,我对父亲说。昨天我在南梁坡割草,一只麻雀老围着我叫,我以为它想偷吃我背包里的馍馍。我低头割草,它就落在前面的草枝上对着我叫,我捆草时它又落到地上对着我叫。后来我才发现是我们家树上的一只鸟,左爪内侧有一小撮白毛,在院子里胆子特别大,敢走到人脚边觅食吃,所以我认下了。刚才我又看见了它,站在白母羊背上捡草籽吃。

    鸟就是认人呢,大哥也说。那天他到野滩打柴,就看见我们家树上几只鸟。也不知道它们跑那么远去干啥。是跟着牛车去的,还是在滩里碰上了。它们一直围着牛转,叽叽喳喳,像对人说话。大哥装好柴后它们落到柴车上,四只并排站在一根柴禾上,一直跟着牛车回到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照章理发

(德)拉里夫·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理发师殷勤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行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口。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年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我心平气静地说,“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哪一站?”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十分好奇:“既然您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干吗买票呀?”

    “我想理个发。”

    砰的一声,小窗子关上。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

    “姑娘,”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好了,请给我买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开始翻一本书。

    “是理发店问我要车票!”我朝紧闭的小窗子喊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了一条缝:“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我重复道。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您付1欧元吧。”

    我攥着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脸。”

    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您不打算乘车上路?”他问。

    “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这还不够吗?”

    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和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劳驾!”我大喊起来,“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

    我只好又来到售票窗。“姑娘,”我对女售票员说,“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遗憾地把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

    “如果您是为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没有乘车,我可以把票钱退给您。”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刚才您宣称并不打算旅行,您就无权退票。您是不是再找一下那个理发师?要知道您是为了他才买的车票。”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我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

    “请等一下。”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拿起桌上的电话。“好了,”打完电话,他说,“您现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我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理发师说,“而是在莱布尼茨车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将世界联成一体,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面对屏幕,整个世界如同搬进了你的家,没有距离感,突破了时空限制,你可以从全球网站获取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如果你现在想知道一则美国网站新闻,只需几秒钟就能获得。网络媒体让你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时候知道;而传统媒体则是让你知道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让你什么时候知道,你才能什么时候知道。这种差别是显然的,它将大大削弱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而使受众纷纷投向网络的怀抱。

    网络的即时性使人们已经没有安然等待驿路邮车的那份悠闲,人们希望随时获取信息,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传统媒体已满足不了受众的这种求知欲,对于新闻的制作和发布,传统媒体要经过写稿、划版、校样、印刷等组织处理过程之后,还要借助中介传播,这就让新闻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而网络媒体特点中的强时效性使信息的传递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往往一件事情发生不到两分钟即可上网,网络媒体可以做到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功能使网友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发布者,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一个拥有网络传输设施的人提供信息,网友按动鼠标,就可以进行交流。诸如CHAT(聊天室)、BBS都是网友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场所;互联网电子邮件(Emai1)已成为现代人亲密的伙伴,它使网上交流极为便捷,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把你的所见、所想,你的欢乐、悲伤告诉远在千里以外、万里之遥的至爱亲朋,“天涯若比邻”已不再是诗人的浪漫。

(节选自《传统媒体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2018年3月2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依托丰富的传播渠道,迅速形成影响。全媒体的沃土上能开出鲜花,也会长出罂粟,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组织把媒体当作他们传播歪理邪说,制造不良舆论氛围,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习近平主席多次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作为全媒体的重头,让我们由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获取信息。人们只需拿出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以轻松获取信息,可以随意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舆情传播关注度高、危机蔓延迅速、后果影响久远;信息源的多样性使得内容筛查不可控、信息分散不可控、舆论放大不可控。

    既有挑战,即有机遇,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一方面要积极融合主流媒体。新旧媒体要一体化发展,而不是以新汰旧。在新型媒体方兴未艾的今天,传统媒体依然具有竞争力。虽然通过媒体APP或者微博微信等渠道去获取信息快捷方便,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信息真假参半;在公信力和针对特定受众等方面,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纸质媒体向新型平台发展,实现手机、PC、传统纸质平台、电视等平台融合共通,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大大拓宽了用户面,成就了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主流媒体要着力创新内容产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着力推动技术建设与内容建设深度融合,让先进技术为主流媒体插上翅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加深融合建格局。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是传统媒体平台和新型媒体平台的简单相加,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协同高效、融合互通才是趋势,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平台,要积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学配置各类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牢牢夯实全媒体的“线下”实力;对于新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准确及时发布新闻消息,为其他合规的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来源,最终全媒体将依托其庞大的受众、先进的管理、高品质的内容,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构建成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节选自《融合发展 构建格局 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搜狐网”2019年4月22日)

材料四:

    回望传播史,传媒技术的变迁无不深刻重塑新闻业态。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处于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的关键阶段,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指出,媒体融合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无论是从定国安邦、壮大主流声音的高度,还是从强筋健骨、做大做强“国家队”的角度,融合发展都是媒体自身的需要、发展的必然。

    2016年10月,人民日报融媒体工作室机制正式推出,形成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大江东”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宝。这项机制鼓励编辑记者跳出“稿格纸”,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体制,按兴趣自由组合,按项目组织生产。

    从“纸媒时代”到“微博微信”再到“视频、H5、VR全景”……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涌现出来,以更大的创新热情,生产出更多契合用户需求的新闻产品,也在媒体融合的考验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思维的转变、丰富的实践,让编辑记者们感言,“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融媒体记者,就应该干吗吗行、做啥啥精”。

    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唯一不变的状态就是改变——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是新时代新华社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把握传媒变革趋势,部署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向‘新型’进发。”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说。

    聚焦主体业务,新华社着力构建面向不同用户、满足多样需求的全媒体供稿体系,提升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水平,为用户和受众提供更多短视频、微动漫、动新闻等微传播、轻量化产品。

    在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方面,新华社走在前列。2015年,新华社推出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成为国内首个使用写稿机器人的媒体机构。2017年底,新华社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提出建设智能化编辑部。2018年11月,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位新华社“新员工”,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2018年12月,拥有一流技术和装备的媒体创意工场投入运行,为优质产品打造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节选自《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新华网”2019年1月2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约占总人口的17.3%.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此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者年人共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峰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摘编自《论居家养者老服务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报》2018年7月5日第3版)

    材料二:

   

    (摘编自《我国老年人口加剧,养老面临挑战》,《华经情报网》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如何养老呢?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均养老等各种方式。但受儒家思想影响,老年人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子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传统沿袭下的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子女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人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养老方式,它的特点是“居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相结合。即便如此,可如今的“4-2-1”家庭结构模式,意味着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加之工作、教育孩子,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分身乏术。再之,有些老人久病卧床,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或媳娇难免心存间隙,矛盾不断。值得一提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有46%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一旦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将很难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摘编自《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4期)

    材料四:

    北京大学表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整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构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构建过程中,首先,政府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资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式养老变得更加便捷、精准。其次,须将社区医院的人员编制完全归入大型医院,使社区医院成为大型医院的下属网点,由大型医院定期或轮流向社区医院派医生和护士,以此大幅提高社区医院的医护水平;也可采取医社合作形势,即大型医院向社区医院派专家坐诊,同时社区医院派医生到大型医院进修,以传帮带的方式快速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最后,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中,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养老机构选派生活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社区医院也应选派医疗、医护人员共同前往,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

(摘编自《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税务与经济》2019年第2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