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海门市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 , 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腹经纶:

②饱学之士: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①“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这句话是说

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

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

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②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

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

B.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明白了: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C.这既是哲学家给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同时哲学家在最后一课让弟子们明白了: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4)、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如果“灵魂”对应“旷野”,那么“纷扰”“美德”又分别对应什么?

灵魂——(旷野)     纷扰——     美德——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请为哲学家写几句合适的话,解释一下没到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暖冬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寒冷  凛冽)的西北风横冲直撞,呼啸而来……

    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

    “哗啦——”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炫耀  夸耀)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翻滚,纸页在“哗啦”地哀鸣。

    我顾不得膝盖疼痛。也顾不得拍身上的雪,就向那些翻滚远去的书和本子冲去。

    鹅毛大雪并没能完全挡住人们的视线,在这条行人不稠密的小街上,(果然  居然)有一些人向我扰过来。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明亮的眸子里充满着关切,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递过她拾起的本子:“小姐姐,这是你的……”

    我接了过来,刚要……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来,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

    一个年龄和我(相仿  一样)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捡起的本子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

    一位路过这里的中年叔叔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捡起一本书,塞给我.说:“走路多加小心……”

    书和本子一本本回到我的手里,我忽然觉得它们全像宝贝一样,为我引来了那么多陌生的又是熟悉的目光:有天真的,有慈祥的,有真诚的,有关切的……但又都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妈妈当年抱我上公交车时,让座叔叔的目光就是这样  也许当年送我找到一年级教室的高年级同学的目光就是这样_____也许在病床前劝我服药的大夫、护士的目光就是这样的……

    也许是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一切都模糊了,我把书和本子紧紧搂在胸前,对着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声说出我刚才要说的话:“谢谢!谢谢大家!”

    我只觉得胸前暖融融的。一阵春意在心中扩散,忽然想起几句熟悉的歌词:“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全变得更美丽!”

    是的,春风拂过,这雪花漫卷的世界更美丽了。

    “谢谢——谢谢——!”我大声喊着。

    我不仅是对那老人说,也不仅是对那女孩说……

    “谢谢——谢谢——!”我高声喊着。

    我是对一切使这世界变得美丽的人们说的,我是对一切为别人送来爱的春风的人们说的。

    北风在吹着,雪花漫卷着,春风从我心头掠过。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民歌

    听过民歌。

    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

    从小听的是闽北山歌。曲调很简单,旋律似乎只有一句。这一句翻来覆去地唱,翻来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结尾略加不同的装饰音,以与下一句相区别。那时,常有一个老翁,走在弯弯的崎岖长路上,他一边赶着牛,一边放开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没有应和,没有对答。老翁的嗓子孤独、苍老、悲凉。有时他根本发不出音。老翁走在牛群的后面,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翁是终日与牛群为伴的牛倌。那时,我听不懂老翁唱的山歌,因为隔得太远,老翁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至今我闭上眼睛,脑中还能清晰地浮现出一条长路,一群牛,一个老翁,耳边似乎还响起一首首拖音很长的山歌。

    后来参加山场劳动,穿蓑衣、挂柴刀、扛长锄去山上,开始近距离地听到男女对唱的山歌。男的女的两拨人,往往分得很开,往往是隔着一条山岙,这边望得见那边的人,那边望得见这边的人。第一个音是这样发出的,有人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儿,把箬笠往脑后掀一掀,吸一口气,然后扬脖仰头,“哎——”这个“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阶,然后平滑着延伸,“哎——”然后波动,上挑,收尾。接下来的句子是“妹呀……”什么什么的。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气十足、穿透力强,同时也是粗野的、质朴的。

    时间继续往后推移,我就听到了乐清的著名山歌《对鸟》。《对鸟》的旋律要比闽北山歌复杂,而且歌词也来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圆熟。与闽北相比,乐清的山没有那里的深,没有那里的高,也没有那里的大,但人也因此而复杂了许多,山歌也因此而华丽了些,想来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听民歌,是听磁带上、音响中的民歌,流畅,华彩,大白菜上扎红绸,早已没有了那种质朴。从歌星那猩红的嘴唇间和花花绿绿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