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海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坡鹿——琼岛精灵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热带岛屿。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生存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点。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海南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中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当年出生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角,随后骨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角。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角。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食的植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他伙伴则优哉游哉地边吃喝边玩耍。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 , 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路,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鹿茸、鹿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益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⑥历史上,除了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海拔低于200米的丘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还常见于澄迈、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等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还能见到海南坡虎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了1963年,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右。1976年再次考察确认海南坡鹿仅剩26只。自1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三亚、琼海、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只,海南坡鹿种群数量正逐步恢复。这说明,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都有重大意义。但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即使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许。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选自《野生动物杂志》,作者张文斌,宋延龄,有制改)

(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 , 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②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4)、据了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一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虑。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你想要了解的干细胞都在这

    ①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医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几个世纪前,人们认为人体是由四种体液组成的(血液、黄胆汁、粘液和黑胆汁),如果你不幸生病了,你就会被大放血,想想就恶心。现代,我们拥有了抗生素,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但仍解决不了很多疑难杂症。而最新的医学进展来源于干细胞,你可能听说过它,但事实上,他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②人体由200种以上细胞构成的,特定的细胞类型具有特定的功能。例如: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息,血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皮肤细胞负责为机体提供保护,以上的细胞都包含了你独一无二的DNA序列,虽然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但各自的表达的模式有所不同,这便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当人出生之后,大多数细胞的表达模式就固定下来了,如果神经细胞受到了损伤,红细胞也当然不会突然变为神经细胞并对受损的组织进行修补。

    ③然而,有一种细胞除外,这就是今天的主角——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被赋予特定功能的细胞,即它们的基因表达模式还尚未被固化。干细胞既能几乎无限制的进行细胞分裂,生成新的干细胞,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分化成特殊职能化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血液细胞。干细胞一般有两种来源,一种少部分存在于成年个体的组织器官中,例如:我们如果去少量献血,并不会马上死掉,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马上动员起来,分化为血液细胞,这样你又可以活蹦乱跳了。而另外一种,功能更为强大,从发育早期胚胎分离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它与成体干细胞不同,具有更高的多能性,可以转变为人体的任何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是一种真正万能细胞。

    ④干细胞能够用来帮助器官和组织的再生,如果细胞分化进行的顺利,它们能作为一种细胞的再生资源存在。将干细胞定向诱导为成纤维细胞,就能够用来给烧伤患者进行皮肤移植。科学家甚至希望利用干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在猪的体内重构肾脏、肝脏等重要的器官,这能降低人们对器官捐赠的依赖,进而使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变得少之又少。干细胞也有可能进行脑部受损组织的替换 , 进而治疗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科学就是如此神奇。

    ⑤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利用干细胞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了。然而,不规范的干细胞治疗不但不能治好你的病,可能还会带来致瘤性风险,科学家们正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假以时日,人们就会看到医生们利用干细胞,而不是继续使用传统的药片和吊瓶给人们治疗疾病了。

    ⑥干细胞的用途似乎无穷无尽,仅仅几十年的光景,我们对他的认识从起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识端倪,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开发干细胞的潜力,期待未来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更多的贡献。(2016年11月27日)

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一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陶俑

    秦兵马俑出土以后,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见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陕籍乡党说:瞧,你长得和兵马俑一模一样!话说得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变是极其缓慢的。我是陕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陕西,我知道陕西在西北,地高风寒,人又多食面食,长得腰粗膀圆,脸宽而肉厚,但眼前过来过去的面孔,熟视无睹了,倒也弄不清陕西人长得还有什么特点。史书上说,陕西人“多刚多蠢”,刚到什么样,又蠢到什么样,这可能是对陕西的男人而言,而现今陕西是公认的国内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陕西人都是些什么形状呢,先人没有照片可查,我只有到博物馆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巴微张。这是史前的陕西人。陕人至今没有小眼睛,恐怕就缘于此,嘴巴微张是他们发明了陶埙,发动起了沉沉的土声。

    到了秦,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的威武壮观已妇孺皆晓,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当时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陕西的先人是多么高大!但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这令我难堪,却想想,或许这样更宜于作战。古书上说“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长一双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陕西人的好武真是有传统,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陕西人善武的一大特点。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这多半是古书上讲的愚,但忍无可忍了,六国如何被扫平,陕西人的爆发力即所说的刚,就可想而知了。

    汉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汉兵马俑出土最多,仅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墓里就挖出三千人马。这些兵马俑的规模和体型比秦兵马俑小,可骑兵所占的比例竟达百分之四十。汉时的陕西人是善骑的。

    魏晋南北朝的陶俑多是武士,武士里相当一部分是胡人。那些骑马号角俑,舂米俑,甚至有着人面的镇墓兽,细细看去,有高鼻深目者,有宽脸彪悍者,有眉清目秀者,也有饰“魋髻”的滇蜀人形象。

    隋至唐初,天王俑、三彩女侍俑、骑马女俑、梳妆女坐俑等名俑大量出土。唐崇尚的不仅是力量型,同时还是表现型。男人都在展示着力量,女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美,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发式多达一百四十余种。这是多么自信的时代!陕西人习武健身的习惯可从一组狩猎骑马俑看到,陕西人的幽默诙谐可追溯到另一组说唱俑。从那众多的昆仑俑,骑马胡人俑,骑卧驼胡人俑,牵马胡人俑,你就能感受到陕西人的开放、大度、乐于接受外来文化了。而一组塑造在骆驼背上的七位乐手和引吭高歌的女子,使我明白了陕西的民歌戏曲红遍全国的根本所在。

    宋代的捧物女绮俑从安康的白家梁出土,她们文雅清瘦,穿着“背子”。还有“三搭头”的男俑。宋代再也没有豪华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虽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余件,仪仗和执事队场面壮观,但其精气神已经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顺服与无奈。如果说陕西人性格中某些缺陷,呆滞呀,死板呀,按部就班呀,也都是明清精神的侵蚀。

    每每浏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俑,陕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过,各个时期的审美时尚不同,意识形态多异,陕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复复杂杂中呈现和完成。俑的发生、发展至衰落,是陕西人的幸与不幸,也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幸与不幸。

说明文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果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筒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钢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____。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 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 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靠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雾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流入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