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5课《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同步练习

选出对《夸父逐日》故事的内容评述不当的一项( )

A、夸父是敢于与自然斗争的英雄。 B、夸父不自量力,他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C、夸父逐日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D、故事夸大地表现了夸父的神力,是对人类力量的歌颂。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故乡·母亲
①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在我之前,母亲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背着我,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②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13岁之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寒暑假。我再也吃不到清明节的花糯饭,看不到秋天收稻谷的景象,城市的身影渐渐覆盖乡村。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母亲常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这一去,她的衣服总是要湿到脖子根。家里养的鸡、猪一只也舍不得杀,都成了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粟、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③直到我领了工资,故乡和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涸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她说村里缺水,旱情严重。刚工作的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就跟县里反映情况,县里拔款修了一个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水窖。她说公路不通,山货背不动了。我又找有关部门,让他们把公路直挖到村口。她说某某家困难,你能不能送点钱给他们买油盐。我立即掏出几张钞票递过去。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母亲的话就是上级文件,她指到哪里我就奔到哪里,是她维系着我与故乡的关系。
④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作物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晚上看电视,明明是《三国演义》的画面,她却说是谷里荒芜的田园。屏幕里那些开会的人物,竟然被她看成是穿补巴衣服的大姐!村里老人过生日她记着,谁家要办喜酒她也没忘记,经常闹着回去补人情。为了免去她在路上的颠簸,我不得不做一把梭子,在城市与故乡之间织布。她在我快要擦掉的乡村地图上添墨加彩,重新绘制,甚至要我去看看那丛曾经贡献过学费的楠竹。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⑤有一天,母亲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忽然病倒。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三年疾病的折磨远远超过她一生的苦痛。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多少次,她央求我把她送回谷里,说故乡的草药可以治愈她的恶疾。她试图从床上爬起,要走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力气。她有时痛得全身发抖,连席子都抠烂了,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⑥母亲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