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同步练习

划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jǐ)今当图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yá) C、(gèng)刮目相待 D、(suì) 拜蒙母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秋天

【日】森田玉

晴空日落秋风起,

日光泻地金铃鸣。

遥思故乡天悠悠,

老父慈母何所为。

    没有比《萤火虫之光》和这《故乡之歌》更感人肺腑的了。

    人在年少时爱哭,而老年人的眼泪更加复杂,且易夺眶而出也许较之青春时期更甚也未可知。我在三十年前便与父母死别,偶当此歌涌现心头时,就恍如父母依然健在于北海道似的心酸落泪。再接下来是:

秋叶低垂清流澈,

玉露晶莹满芒穗。

遥思故乡天悠悠,

老父慈母何所为。

    唱到这儿,姐妹俱在时的音容笑貌、幼小的我也混迹其间的情景,便清楚地浮现在眼前,不禁两行热泪滚落到腮上。

    这中间,也许因为自己的生身之地札幌秋天短暂和匆促,以致产生一种命运无常之感。但短暂的非只秋天,那炎日当头,耀眼欲眩的盛夏也不过十几天,尽管如此,整个八月当视为夏天。

    一进九月,便秋风乍起,法兰绒的单衣裹体,那舒适温暖之感,让人怀念。十月已是冬季的前奏,每天早晨寒气袭人,碰巧,到月半便有雪花飘落的时候。

    晴天绝美,空气犹如融化的水晶,冰冷澄澈,紫色的山,绿色的猿梨,鲜红的七度灶,尽染山野,斑斓似锦。

    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曾到乘汽车十分钟可到的叫钱函的渔村去远足。那里有新开辟的海水浴场。当时,因为听说洗海水澡有益于健康,人们争相前往,于是札幌钱函之间的火车趟趟客满,盛况空前,海岸上苇席的茶棚成排,其中甚至还有高级餐馆。

    因为住在小樽的人也纷至沓来,所以格外热闹,但曾经是熙熙攘攘热闹一时的海滨,我们九月去那里远足时,那成排的茶棚已是踪影皆无了,唯余波涛尽情嬉闹,震耳欲聋,原来开在滨之上的蒺槐花不见了,如今结满珊瑚般的红果实。即便是童稚之心,也产生一种莫名的寂寥之感。

    揪下蒺槐的果子来尝一尝,那味道似甜非甜,似涩非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像没熟透的西红柿似的。

    故乡的秋天已离我多年,但城镇的容貌,房舍的景象以及风土人情,不拘如何变化,而蒺槐,猿梨,大自然的丰盛果实,总不至于改变吧,多么令人怀念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