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拖鞋、小猫和安尼尔先生

    曼妮姑妈微笑着打开门,拉维和米娜立刻跑出来,把表姐梅里杜往屋里推。“等等,让我先把鞋脱掉”梅里杜喊道。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旁边。梅里杜没有时间考虑这是谁的拖鞋,因为拉维拉着她匆匆往后院跑。

    “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哦,别把那脏兮兮的动物带回家!”拉维说。

    “可是这个秘密迟早会被你们奶奶发现的。”梅里杜也很喜欢小动物,可是她妈奶不允许家里出现任何动物,因为她爸爸对动物的毛发过敏。

    “我们打算让拉莉去向奶奶求情,因为奶奶最喜欢拉莉。”拉维说道。

    “好主意。咦,拉莉呢?怎么不见她?”梅里杜说道。曼妮姑妈一共有三个女儿,拉莉是大姐,拉维是二姐,米娜是小妹。而梅里杜是拉莉的表妹,拉维和米娜的表姐。

    “在练琴呢。今天教他练琴的是妈妈新请来的老师,安尼尔先生。”米娜说道。

    三个女孩悄悄走到一个窗口。屋内,拉莉正在专心致志地拉琴,旁边,拉莉的新老师安尼尔先生正在仔细地聆听。安尼尔先生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琴师,今天是他第一次来给拉莉上课。

    突然,厨房的窗口传出了曼妮姑妈的声音:“米娜,拉维,那个流浪汉又来了。快让他离开。今天没有剩饭。”

    女孩们转身望去。一个衣杉破旧、蓬头垢面的男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树下。后院的门敞开着,刚才地们三个沉醉于琴声当中,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这个流浪汉每天都来我们家要吃的,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拉维向梅里杜解释道。

    米娜走过去,说道:“先生,刚才我妈妈说的话我想你已经听到了,你还是走吧。

    时间将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

    “小姑娘,太阳太大了,你就让我在树下躲一会儿吧,外面的路已经被晒得发烫,我的脚都被烫伤了。你瞧。”说完,流浪汉抬起了他的脚。他的脚底已经被烫得通红通红的,连皮都破了。

    要是他有一双鞋就好了。梅里杜想。可是,她不知道姑妈家是否有多余的鞋。就算有,适合他穿吗?她小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米娜和拉维。米娜和拉维都摇了摇头。

梅里杜看着流浪汉那双黑乎乎的大脚,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拉起拉维和米娜的手来到了前门。刚才她进门时看到的那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还摆在那里。

    “这是谁的鞋?是姑父的吗?”梅里杜指着那双拖鞋问道。

    “不是。我们从来没见过这双鞋。”米娜答道。

    “可能是妈妈打算扔掉的旧鞋,不知什么原因暂时放在了这里。”拉维说道。

    “我们就把这双鞋送给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吧。应该适合他穿。”梅里杜说道。

    米娜和拉维没有反对。梅里杜拿着鞋回到树下。“你愿意接受这双鞋吗?”梅里杜对流浪汉说道。

    “当然!”流浪汉高兴地说道。他接过鞋,马上把脚伸了进去・不大不小,刚合适。“太好了,我再也不怕发烫的马路了,谢谢你们,善良的小姑娘。也谢谢你们一家这些天施舍给我的可口饭菜。谢谢!”说完,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

    这时,拉莉的小提琴课也结束了。曼妮姑妈、奶奶与拉莉一起正送安尼尔先生出门。

    “咦,我的鞋呢?”安尼尔先生说道。

    听到安尼尔先生的话,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知道她们闯祸了。原来那双被她们送给流浪汉的拖鞋是安尼尔先生的。

    “你们三个看到安尼尔先生的鞋了吗?”奶奶问道。梅里杜、米娜和拉维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怎么回事?”曼妮姑妈问道。

    梅里杜一咬牙,拍起头说道:“姑妈,都是我的错。请你不要责怪米娜和拉维……”

    听了梅里杜的解释,安尼尔先生哭笑不得。奶奶和曼妮站妈向安尼尔先生道了谦,然后回屋去找鞋子。

    几分钟后,曼妮姑妈拿着一双鞋和奶奶一起出来了。“可能不太合适,但家里最大号的男鞋只有这一双了。”曼妮姑妈满脸歉意地说道。

    安尼尔先生把脚伸进去。鞋子果然偏小了。“没关系,没关系。能走回家就行了。请你不要责怪孩子们,她们毕竟是做好事。再说,是我太不修边幅了,穿着一双拖鞋就来上课。

    就当我把那双拖鞋送给流浪汉了吧。”安尼尔先生笑着说。

    “喵一一”

    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

    原来,她们两个今天早上收养的小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跑到了她们的身后。

    “哪来的猫?”奶奶厉声问道。曼妮姑妈也盯着自己的女儿。

    “奶奶,是我今天早上从后院的门外捡回来的。”米娜颤抖着说道。

    “你们不知道奶奶不喜欢猫吗?快把它扔了!”曼妮姑妈大声道。

    “可是,姑妈,这只小猫太可怜了!”梅里杜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唉,梅里杜,她们的奶奶跟你爸爸一样,也对动物的毛发过敏。”曼妮姑妈说道。

    梅里杜不出声了。

    安尼尔先生笑道:“这样吧,你们把我的拖鞋送给了流浪汉,那么,你们也回送我一份礼物,就把这只小猫送给我吧。我刚好想养一只猫。你们愿意吗?”

    女孩们尽管有些舍不得,但小猫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她们怎么会不愿意呢?米娜俯身抱起小猫,然后把它交给了安尼尔先生。

    安尼尔先生抱着小猫,穿着那双不太合脚的鞋离开了。

    “拉莉表姐,姑妈给你找了一位好老师哦!”梅里杜说道。

    “当然!”拉莉开心地说道。

(1)、根据选文内容,以梅里杜为陈述对象,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曼妮姑妈家门口

开端

米娜到曼妮姑妈家,和表妹们商量如何安排收养小猫

曼妮站妈家后院

发展

曼妮姑妈家门口

高潮

曼妮姑妈家门口

结局

和表妹们将小猫送给安东尔先生收养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品味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

②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

(4)、文末画线句中的“好老师”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举一反三
                                                                                                 到海底安居
       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将自由地出入海洋,甚至到海洋旅游、疗养和海底考古。到那里,海底、海面和陆地将有机地连通在一起,人们可以方便地自由往来。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 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这项实验当时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征服了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达700多吨。其中一个为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深处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跟水下实验室一起返回海面。这项实验的成功,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以外,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供给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海底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量要大。
       ⑨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⑪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乌镇梦   吴玄
        ① 我到达的时候,是清晨,站在秋日的朔风里,我瑟瑟发抖。乌镇有一种幽冷暗香的气质。让人一踏上这块土地,便不禁于朦胧中梦一般走着。
        ②茅盾的故居依然泛着古朴的香气,人们纷至沓来,把主人的影像踩得更加模糊摇曳,又更加恢宏响亮。相传这宅院是先生用于《子夜》的稿酬所建,这部让作者自己贬评为“半瘫痪”的小说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而今在见此瑰宝遗物的开支散叶,抬眼中见主人旧像,目光越发温和可亲。
        ③“林家铺子”就在斜对面,三白酒、杭白菊,姑嫂饼、蓝印花布展示着传统的韵味,也张罗着现代的商品。嗅着文化气息而来的人啊,在镁光灯的闪烁中,是否有时间遥想起这里的进士举人先哲们的思索?
        ④铺子对面是一堵老墙,中间不过三四步,空间逼仄,我只能在铺子对面挨墙用微微惊蛰的姿势僵立着。在没有阳光的光线下眯起眼睛。相机捕捉不到任何灵气,除了人,还是人。这样的场景中,脑中竟幽幽地叹出一句:林小姐芳踪何在?
        ⑤物化的东西总是让人心痛。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总是选择在那些保留尚完全的小巷和弄堂中徘徊。是什么在喧嚣中静下来?是眼前那片萎黄飘落的叶子的梵歌?是蓝印花布染出的韵味、大东街记忆的酒香?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忽然入定入画?
        ⑥风景在这里却有曼妙之处。乌镇百步一桥,鼓楼雕花栏木还不见腐朽之气,身前落叶印在淡绿的荷面上,船儿被风拖着轻轻碾过。那人家多为勤劳的水乡儿女,借着宝地的生意人当然不少,但你一路走下去,看木格子窗撑开在那里,看雕花栅门半掩在那里,编草鞋呀,绣花呀,翻丝棉棉袄呀,做纸伞呀,一路的风景。那些花甲老婆婆在用古老的织机纺纱的场景简直就是一首落在时空夹缝中的歌!歌声中忘了自己的存在。
        ⑦ 一木之隔,幽湿且流动的中午的光线美轮美奂,亘古久远;楼梯口的香味随着一个上菜的女子一路飘过来,那是个典型的南方水乡女子,穿着蓝印花衣,身姿透着纤细、柔弱的美。蓝色衣角惊鸿一瞥,勾起人对上个时代江南女子的所有美丽想象。蓝印花布,江南最普通的布料,却贯穿了旧式江南女孩的一生美丽的情结。
        ⑧想起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蝴蝶于其中的江南,想起一个诗人的表妹身穿窈窕的蓝印花布衣裳,上身是短短的小袄,大脚口的七分裤,连裤也是蓝色印花娇俏样子,想起她衣襟上别着一枝梅花采桑叶的美好样子。在历史的世界里邀游,有些陈旧、隐秘和檀香古色的朦胧。自己也就入画了,只有背景无意义地歇在白纸里呻吟。我的画板支着,白纸里还有白纸。
        ⑨地上的落叶堆积,其实哪里的落叶到了秋天还不是一样?却依然固执地拾起一枚端详,有几抹萧瑟的暗黄,叶脉沧桑地深红着。丢入河中,不见一丝涟漪,却蓦然看到一个婆娑的树影早已端坐水中。
        ⑩ 有些思想不能停滞,怀古伤今过于沉沦也是一种疾病。继续走出去,窄窄的街道是那样的幽深,沙灯样式的古灯沉默地看着川流的人群。嘈杂的世界里,我用心去倾听青石板上发出的自己的脚步声。
        ⑪傍晚,转程去杭州的时候去乌镇站买票,车票居然售空,下一班要等上3个小时。苦笑颓然,想起修贞观山门两旁挂着一副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人世间的事情,本就瞬息万变。
        ⑫来来去去,都只是一种漂泊的旅程,而追寻的尽头,只是一种文化的缩影。这是一个梦——一个必须亲自抵达才能感知才能无憾的梦。这个梦是我爱着并深深眷恋着的,但是必须离开,离开也许是思念和记忆中的一种最美的样子。

阅读丁立梅的《花盆里的花仙子》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②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③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④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⑤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⑥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⑦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⑧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⑨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⑩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不停地低语着: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警惕知识

鲍鹏山

    ①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②何为知识?知识是对事实的认知。按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说法,世界是事实的总和,那么,我们该知道,知识所面对的事实是何等之巨。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看整个世界,就在此刻,当下,你身处的环境,斗室之小,所包含的知识就是无限的,甚至随便拿起一块砖,一根树枝,一把泥土,里面所牵涉的知识就是无限的,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尘一光年,更何况,恒河沙数,亦是无限?世界中的事实,原来就是无限的乘方,底数和指数都是无限!

    ③知识之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无限,还在于某些知识的无用,而无用的知识往往无聊。知识一旦不成体系,就会鸡零狗碎。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沾沾自喜于茴字有四样写法,今天很多学者的学问就是孔乙己式的学问,最多是个升级版。鸡零狗碎的孔乙己最后只能偷鸡摸狗,被人打折了腿,折了腿满手是泥的孔乙己是无聊知识的活写真,也是一味追求无聊知识的必然下场。

    ④我见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等举办的各类知识竞赛,基本上属于无聊知识竞赛,比如什么某首歌出自哪张音乐专辑,哪个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等等。无聊的知识会让人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猥琐。

    ⑤所以,庄子警告说:道隐于小成。而孔子的学生子夏则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先贤就是先贤,他们真的明察秋毫,去就弃取之间,与鸡零狗碎的学者何止千里万里。

    ⑥当有人赞叹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时,孔子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反而是有些自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显然不以多能为贵,他显然认为一些专业知识和才能是只要学习就会拥有的,长期浸淫一个专业,就自然会成为专家。所以,专家并不难得也并不该被膜拜。

    ⑦所以,他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一般人都理解为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我一直怀疑孔子这段话何以如此肤浅,其实,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知识,要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不必知道的。必须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为知之),不必知道的,就丢在一边(为不知)!

    ⑧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然后自答: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精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