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丰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2班将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小题。
(1)、(选择性阅读)小明同学阅读《傅雷家书》时,从三封书信中分别节选了(甲)(乙)(丙)三段文字,准备和同学进行交流。

(甲)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图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书信)

(乙)

    对外国朋友固然要客气,也要阔气,但必须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处都有,你得提防。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不是虚造的。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别要嘱咐你“有分寸”!

(节选自1955年5月11日书信)

(丙)

    注意以后说话,千万不要太主观,千万不要有说服人的态度,这是最犯忌的。因为就是你说得对,但是给人的印象只觉得你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好像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准,理由都是你的。还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也是犯忌的。希望你先把这两个毛病,时加警惕,随时改掉。

(节选自1957年10月25日书信)

阅读这三段文字,你认为最适合作为他发言主题的一项是(     )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仪 C、家国情怀 D、艺术修养
(2)、(做笔记)下面是小华同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的部分提要式笔记请把笔记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A:    B:    C:

(3)、(摘抄·思考)阅读《傅雷家书》时,小红同学在笔记本上摘录了以下内容: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

请你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相关情节对小红摘录的内容加以证明。(不得使用上面小华笔记中的相关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暴风咆哮不止,暴风雪肆虐了一夜。虽然整夜生着火炉,但大家依然感到寒冷刺骨。车站上那所破旧不堪的房子是挡不住凛冽寒风的侵袭的。第二天清早,人们双脚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工。耀眼的太阳已挂上树梢,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保尔领着全队人清除他们地段上的积雪。只有现在,保尔才深深感到寒冷的折磨与痛苦。奥古涅夫送的旧皮夹克并不能御寒,而一只脚上的胶鞋又钻进了雪,有好几次掉在深深的积雪中;而另一只脚上的皮靴底张了大口,眼看就要完全掉了。而且,因为他睡在水泥地板上,脖子上已长了两个肿得大大的痈疮。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作围巾。他瘦了,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他拼命地用一把大木锨使劲铲雪。

就在这时,一列客车慢慢地爬进了车站。奄奄一息的火车头好容易才把列车拖到了这里,煤水车上连一块木柴也没有,炉火眼看就要熄灭了。那司机对站长喊道:“给些木柴,我们就开走,要是不给木柴,就趁火车此刻还能动弹,我把它开到备用线上去。”列车开到了备用线上。他们把停车的原因告诉给那些神情沮丧的乘客。车厢里挤得针都插不进去,乘客有的唉声叹气,有的破口大骂。“你们去和那个老头子谈谈,就是在站台上走的那一位。”站长对乘务员们说,“他是这儿筑路队的负责人。要是他答应,就可以用雪橇给你们运一些木头来。那些木头是他们堆放着作枕木用的。”

乘务员们迎着托卡列夫跑去。老人回答道:“木柴我可以给,但不能白给。要知道这是我们的筑路材料。积雪阻碍了我们的工作。你们车厢里有六七百个乘客。妇女和孩子们可以留在车里,其余的人都拿起锨来清除积雪,干到晚上为止。答应这个条件就可以得到木柴。要是拒绝,就让他们坐在车里等着过新年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