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默写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预测卷(二)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4)、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5)、请将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举一反三
默写。
①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                    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_________           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_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⑤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                _____。(杜甫《望岳》)
⑥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               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⑧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            ____________。(陆游《游西山村》)
⑨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⑩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             ____________。(龚自珍《乙亥杂诗》)
⑪______           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⑫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_。(《雁门太守行 》李贺)
⑬__________              ________ 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
⑭________________              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⑮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⑯________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            ”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 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             , 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