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玉簪子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奶奶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④父亲回家了。

    ⑤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⑥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⑦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⑧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⑨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⑩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⑫他看到了什么?

    ⑬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⑭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⑮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⑯他看到了什么?

    ⑰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⑱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⑲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⑳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1)、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主要情节

奶奶的表现

开端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发展

难过凄切、百感交集

高潮

父亲陪奶奶找簪子

结局

玉簪子被父亲找回来了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②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3)、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尾处作者对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这一情况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你认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阅读(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完成后面小题。
                                                                                               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
       ①十三岁那年的夏天,酷热难耐。在城里读书的我,一放假便回父母工作的小学度假。
       ②回到家,看见门前的池塘干涸龟裂,池中原本翠绿的茭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丛枯茎耷拉着脑袋,在炫目的阳光下泛着白光,先前那一群群自由游弋的鲫鱼早已不知去向。好在池塘边的沙地上,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茂密的瓜叶下隐隐约约点缀着许多黄瓜条。一向爱吃黄瓜的我不禁一阵暗喜,仿佛看见了父亲早晚为瓜秧浇灌的身影——在这样一个大地备受饥渴煎熬的时节,只有勤劳的父亲才能赋予这一畦黄瓜如此蓬勃的生机……
      ③清晨天刚亮,母亲便起床煮饭,我跟着起来晨读。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我家的瓜地里捣腾着什么。“爸,有……”我本能地想告诉父亲有贼在我们的菜地里偷黄瓜,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父亲忙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贼!”我气愤愤地说,“有人在我们的菜地里偷摘黄瓜呢,可妈妈却不让我喊,难道就任由那人偷我们的黄瓜吗?”
      ④我见父亲没反应,就接着说:“我认得那人,是我同学小磊的爸爸阿根叔,哼,真丢人,这么大的人还干这事!”“嘘!小声点,别吓着人家了!”母亲边朝我打手势,边指指隔床正睡着的弟弟、妹妹,示意我不要让他们听见。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气恼:刚回来,还没尝过鲜呢,现在可好,那几根大的肯定被偷了……
      ⑤我急得想哭,希望父亲能出去制止那人的恶行。然而,父亲却用宽厚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轻声说:“孩子,你妈刚才做得很对。我们丢失几根黄瓜是小事,让人家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呀!你想想,要不是今年这样干旱的天气,往年这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菜蔬最丰富的时节啊!人家如果不是实在没菜下饭了,怎么会去干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呢?”最后,父亲郑重地说:“记住,今后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得提起这件事!决不能让你弟弟、妹妹知道。”
      ⑥“可我昨天跟弟弟妹妹说好了今天早上一起去摘黄瓜的啊!我们可都数过了,今天有十二根可以摘了,那等下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⑦“这好办,等下发现瓜少了,我就告诉他们是给田鼠吃了吧!”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几分顾虑。
      ⑧“没错,就按你妈说的办!”父亲边说边温和地看着我……
      ⑨尽管我心中仍有丝丝的气恼,但想想阿根叔养活一家十口的不易,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的举动确实有点过分。我不敢迎视父亲殷切的目光,不禁感到有些惭愧:去年,阿根叔因为孩子学费减免一事产生误会,当众数落身为校长的父亲,父亲也没多加辩解,而我……
      ⑩过了许久,母亲悄悄推开房门,看清菜地里的人已走了,才让我跟她一起出去……记忆中,这是我家最迟的一顿早餐。吃完早饭,父亲还叮嘱母亲到菜地里摘些茄子、豇豆,派我给阿根叔家送去,好让刚回家度假的小磊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改了主意,交代菜不要我送,叫弟弟、妹妹送去……
      ⑪岁月如歌,往事如风。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酷暑来临时,每当餐桌摆上脆嫩可口的凉拌黄瓜时,我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

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罗只卖三口锅

冯大夏

    ①早晨,如果路过早市,也许声声清脆的锣响打碎了你残存的睡意。但那大多不是锣,而是老罗在卖锅。只见他拿把锤子,站在一辆电动车的后面,把一口铁锅敲得山响。有人问他:“你可着一口锅敲,不怕把锅敲漏了?”他说:“就是把锤子敲烂,我的锅也不会漏。”

    ②那天,老罗卖完了三口锅,收拾东西准备走。有人说:“我要买锅。”老罗说:“卖完了。”那人指着他车上的两口锅说:“您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老罗牛眼一瞪:“您是刚来这边住吧,认识我的都知道,每年立冬开始,我的第四第五口锅就变成了我电动车的护腿风挡。您要是专想买我的第四口,得等到明年开春了。有人说我挂着两口锅开起电动车,比那小年轻开哈雷还帅呢。”买主只好悻悻地走了。

    ③其实就是你能有幸看到前三口锅,也不一定能买上,因为老罗卖锅还要看人。你要问他有什么标准,一般人好像还真说不清,只能是他看心情。经我多次观察,我觉得他还是有一定标准的,主要是买主的人性和“锅性”是否相符。比如,有人来买锅,他就先揣测一下这人的职业。一般的上班族,他就不太爱卖给他们,说是没工夫养锅,可能拿肥油开锅都懒得做,这样的锅容易老,他想想就伤心。

    ④有个人跟老罗讨价半天,最后终于出了一个双方都认的价格,那人突然指着老罗的锅说:“这里有个坑,要么价再低点儿,要么我不要了。”老罗说:“手工打的,又不是洞,爱要不要。”这时,旁边有人说:“我要了。”老罗摇头:“他虽然不要了,但这价儿是花了半天口水砍下来的。”那人说:“我也可以跟你砍。”老罗说:“我砍累了,现在没心情。”

    ⑤就这样,老罗的三口锅有时开市没几分钟就卖完了,有时竟然能挨到下班的夕阳西下时。也有人说,老罗卖锅,其实根本不是看人,而是看他昨晚是否跟媳妇吵了架。如果吵了大架,会借买锅的人撒气,然后一口也不卖给他们。可到最后吵舒服了,会在临走前突然降价,一下把所有的锅全部卖掉。

    ⑥那天,我在老罗旁边看他卖锅。有个中年男人问了老罗这锅多少钱,老罗没理他。开始我还以为他嫌贫爱富或者只喜欢跟美大婶小媳妇搭腔,结果并非如此,在那男人询价期间,老罗还经常主动和别人搭话。后来,那人骂骂咧咧地走了。我们问他何故,老罗说:“他前天说要给小三儿做铁锅炖柴鸡,可没带钱。昨天,我却看到了他和媳妇逛街,我可不能让他脏了我的锅。”我们问何以见得,他说:“他和她的距离比跟媳妇的近好多呢。”我们说:“他们的身份你都能确认吗?”他说:“我卖出一百口锅就能认清三百个人。”

    ⑦有人问:“你这么疯魔地卖锅,不怕跑了回头客吗?”他倒是很自信:“我的锅,都是能用一辈子的,回头客这词,压根儿跟我没关系。”

(选自《意林》2016年第8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候一株水仙花

朱钟洋

    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粘在水仙的根须上。

    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看着母亲执著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能任由母亲去折腾。

    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路灯下的母亲

阿  建

①冬日的哈尔滨,下雪是最寻常的。这不,夜幕刚刚降临,天空便又稀稀落落地飘起了雪花。在一所高中侧门附近的路灯下,她摆了一个烤地瓜的小摊,简易的烤炉被安置在三轮车上,还有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②令人瞩目的是车把上挂着女儿用纸壳做的那个广告牌,上书“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戏谑中透着安然,幽默里藏着平和。

③刚刚五十岁出头的她,却已经是白发苍苍、腰背微驼的了。丈夫去世十二年了,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特意选在女儿就读的中学门前卖烤地瓜,只为能每天陪着女儿上学、放学,母女俩可以多一些路上畅聊的时间。

④女儿品学兼优,还特别懂事,时常带给她一些好消息:数学竞赛获奖了,作文被老师推荐在刊物上发表了,百米赛跑获得全校第一名……这些都让她欣然骄傲,仿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气的母亲。

⑤雪不紧不慢地飘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每天晚上九点半,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女儿会第一时间走出校园,穿过校门口接送孩子的那些私家车,快步走到路灯下的小摊前。接过她递上的热乎乎的烤地瓜,女儿一边美美地吃着,一边兴奋地报告着一天里学校发生的趣事。

⑥今天,女儿给同桌讲解一道物理题,出来得晚了一会儿。当快步跑到她跟前时,热闹的校门口已安静下来,而路灯却将雪地映得更亮了。女儿指着母亲围巾上沾着的雪花,逗她:“我妈变成白雪公主啦!”她笑着:“快吃个烤地瓜吧,热乎着呢。”

⑦母女俩说笑着收摊,推着车慢慢朝家中走。路很滑,拐过一条胡同时,她忽听背后有人喊“小心”,一辆飞快朝她们撞来的电动车已猛然滑倒。她一把推开女儿,用身子挡住失控的电动车。原来是一位快递小哥,看来摔得不轻。他一边关切地问她是否被撞伤,一边心疼地看着撒落一地的夜宵——那是顾客点的,他得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了。

⑧她的腿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疼得有些发木。看到眼前的情景,她却安慰起快递小哥来:“我没事儿,快看看你的车摔得怎么样,还能不能再接单?”女儿本来想责怪快递小哥的车速太快,话到嘴边却也变成了:“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

⑨回到家中,她发现左腿被擦掉了一块皮,撞出一块淤青,却知足地说:“幸好你没伤着,那个小伙子也没伤着,我也不碍事儿。”

⑩第二天,她执意像往常一样出摊,女儿拗不过她,妥协了,但女儿帮她推着三轮车到了学校附近的那个路灯下。看着女儿走进校园,她开始生火烤地瓜。雪又不紧不慢地飘起来。黄昏时分,那位快递小哥忽然出现在她跟前。

⑪小伙子愧疚地说:“阿姨,对不起,我刚做快递这活儿半个月,昨晚只顾着抢时间,自己摔倒了,还撞倒了您。您真是个好人,没让我掏一分钱医药费。”

她平和地说:没啥的,你以后多加小心就好,谁的生活都不容易。快递小哥立刻买了两个烤地瓜,不由分说地扔下两张百元钞票,便转身跑开了。雪花落到两张钞票上,她心里暖暖的。她听着收音机里播出的节目,心里盘算着:今年春节,得给女儿买件新衣服了,不能让她总捡亲戚送来的旧衣裳穿,那些衣裳的质量再好也还是旧的嘛。

⑬当她正想着这事时,收音机里播出的一个消息,却猛地攫住了她的心:一位幼儿突患白血病,贫病缠身的父母,眼看着幼小的孩子被病魔肆虐却束手无措……她叹了口气,自己尚在为温饱打拼,今天在风雪中站了一整天,也只赚到三十多块钱。她眼角有些湿润了。

⑭也就在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快递小哥丢下的那两百元,她的眼睛亮了。女儿一走近,她就赶紧掏出刚才抄写下来的爱心账号,让女儿帮忙。母女俩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将微信里仅有的215 元钱,悉数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患儿。

⑮女儿还不住地对她说:“结果一定会好的,因为您捐了一个吉祥数,谐音是‘爱要我’。有爱陪伴,自然会收获幸福啊,就像我一样。”说着,女儿撒娇地挽起了母亲的胳膊。

⑯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也没有一种生活会拒绝爱的照拂。再清苦的日子,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就像那一刻,母亲的手那么暖,冬日的路灯那么明亮。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3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冰雪北海

张恨水

①北平的雪,是冬季一种壮观景象。没有到过北方的南方人,不会想象到它的伟大。大概有两个月到三个月,整个北平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光下。登高一望,觉得这是个( )的城市。自然,北方的雪,在北方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堆积不化的,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北平这个地方,有高大的宫殿,有整齐的街巷,有伟大的城圈,有三海几片湖水,有公园、太庙、天坛几片柏林,有红色的宫墙,有五彩的牌坊,在积雪满眼,白日行天之时,对这些建筑,更让人觉得( )。

②要赏鉴令人动心的景致,莫如北海。湖面让厚冰冻结着,变成了一面数百亩的大圆镜。北岸的楼阁树林,全是玉洗的。尤其是五龙亭五座带桥的亭子,和小西天那一幢八角宫殿,更映现得( )。若由北岸看南岸,更有趣。琼岛高拥,真是一座琼岛。山上的老柏树,被雪反映成了黑色。黑树林子里那些亭阁上面是白的,下面是阴暗的,活像是水墨画。北海塔涂上了银漆;有一丛丛的黑点绕着飞,是乌鸦在雪。岛下那半圆形的长栏,夹着那一个红漆栏杆、雕梁画栋的漪澜堂。又是素绢上画了一个古装美人,颜色是格外鲜明。

③五龙亭中间一座亭子,四面装上玻璃窗户,雪光冰光反射进来,那种柔和悦目的光线,也是别处寻找不到的景观。亭子正中,茶社生好了熊熊红火的铁炉,这里并没有一点寒气。游客脱下了臃肿的大衣,摘下罩额的暖帽,身子先轻松了。靠玻璃窗下,要一碟羊膏,来二两白干,再吃几个这里的名产肉末夹烧饼。周身都暖和了,高兴渡海一游,也不必长途跋涉东岸那片老槐雪林,可以坐冰床。冰床是个无轮的平头车子,滑木代了车轮,撑冰床的人,拿了一根短竹竿,站在床后稍一撑,冰床嗤溜一声,向前飞奔了去。人坐在冰床上,风呼呼地由耳鬓吹过去。这玩艺比汽车还快,却又没有一点汽车的响声。这里也有更高兴的游人,却是踏着冰湖走了过去。我们若在稍远的地方,看看那滑冰的人,像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飞动了许多黑点,那活是电影上一个远镜头。

④走过这整个北海,在琼岛前面,又有一弯湖冰。北国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的,在冰面上溜冰。男子是单薄的西装,女子穿了细条儿的旗袍,各人肩上,搭了一条围脖,风飘飘的吹了多长,他们在冰上歪斜驰骋,做出各种姿势,忘了是在冰点以下的温度过活了。在北海公园门口,你可以看到穿戴整齐的摩登男女,各人肩上像搭梢马裤子似的,挂了一双有冰刀的皮鞋,这是上海香港摩登世界所没有的。

(选自《张恨水散文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