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苏州市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里的月光

高明昌

    ①我一直这样想,我在城里看到的月亮,肯定不是老家看到的月亮。老家的月亮,最亮的时候就是一个圆盘,比向日葵还要圆几分;月亮的颜色是柔和的,也是温顺的,更是清晰的,看上去暖洋洋的。到城里看月亮,看到的是远远天空上一块灰白的光圈,灰白、散漫、凌乱、模糊。其实,这是怨不得月亮的,因为你去了城里,城里的家,前后左右都有路灯高照,路灯无数,光影也就无数;无处不在的噪声,让你耳朵根也无法清静,尾气的腥味,从地上机浮到空中。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间,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月亮啊,一直想光照人间;月亮啊,一直是心地善良。

    ②我及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平常日子,我们用的是公历,是太阳之历,家人之间做什么事情,问什么日子,翻看的是黄历,盯牢的是钟表,不会命令自己看了今晚的月亮再安排日子的;而我的母亲则不是。母亲也现代,电视机、燃气灶、微波炉、手机都齐全,但过日子用的依旧是阴历,月亮之历,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计时之法。每一个晚上,当夜幕降临,四周寂然之时,这月光依旧是母亲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月光,在母亲眼里是年月、节气、阴晴的预报,也是母亲播种和收获需要遵守的时辰。

    ③我成了城里人,我也成了没有乡下那种月光的人。城里的人本领通天,没有多少日子,他们就把黑暗变成了光明,把夜晚变成了白天。这是好事,我每一次从乡下回到小区,总会感慨生活的奇妙,小区的夜晚如同白昼,能够看一眼树是一眼树,看一眼草是一眼草,绝不会发生把草看成树、把树看成草的事情。而且任何时间段的晚归,人可以不绊倒,可以不走错家门,可以不担心蝥贼的侵扰,即使在楼底下掏一把开门的钥匙,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锁孔的位置,塞钥匙毫厘不差。这是谁的能耐?想来,照亮锁孔的绝不是城里那个糊涂的月亮。

    ④我们享受着灯光给予的所有好处,但又觉得被灯光照到天亮的夜晚不是一个真正的夜晚。所以人进了家门就开灯,睡觉就要关灯,关灯还要拉上窗帘,窗帘要厚厚的,不让丝毫的灯光进来。大家知道这灯光不如月光,月光有十五月亮十六圆的日子,有照到东再照到西的移动时候,有被乌云遮住的时辰,更有太阳出来自己西去的自觉,可灯光不是。灯光一亮就要亮到早上,一亮就是这个亮法,这个亮度,没有强弱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没有时间的变化—落雨落雪都是这个样子。

    ⑤真正的月亮一定在乡下,如同真正的夜晚一定在乡下一样。昨晚,我又去了老家,回来八点钟,一脚跨出大门,就像踏进了漆黑的世界,屋里门外两重天。定了定神,揉了揉眼,走了几分钟,才看见了脚下的满地光斑,光斑明灭,忽隐忽现,聚散相连,那是月光从树影里抖射下来的光线;再往前走,也听见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看,才发现是几片树叶从树上跌落了碰着了树丫;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我摊出双手,让月光停留在我手上,几秒时间里,我就看见手心里每一道静脉里像有月光在闪耀,也在慢慢游动。

⑥想起了童年的月光,只要太阳一落山,只要月亮一出来,庄稼地里,家里的菜园里,就会有月光普照。晚上睡觉,再热的天气,母亲叮泞,穿一双袜子,毛巾要拿一条,要盖住肚皮。月光下的天气,先是凉再是冷,一如月光颜色的变化。我那时候就觉得:童年里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就会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星闪烁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宇宙和天体的奥秘,全在儿时的脑海萦绕,它们在问询我。但是,我每一次睁开眼睛时,天已鱼肚白了,我忘记了冷暖与梦想,我只看见了太阳,还有伴随着太阳一起送来的田野里的稻花香味、青草气味。母亲拍着我的屁股说,快起,快起,还可以看到露珠。

    ⑦太阳、露珠都看到了,月亮却看不到。乡下的月亮是野生的,跑起来快。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是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
(2)、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

(3)、下面写月的句子都写到了月光的什么特点?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甲)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野生”一词的含义和作用。
(5)、文章以“城里的月光”为题,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乡下的月光”“城里的灯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故乡的坑塘
                                                                                                                  鲁先圣
        ①带孩子在故乡的村子里度假。
        ②有几个孩子从我的门口经过,带着小渔网,嚷嚷着说是村北的坑塘里“翻坑”了。
        ③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明白“翻坑”的意思是什么。我告诉他,“翻坑”就是说坑塘里的水被抽干露底了,可以抓鱼去。
        ④孩子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我也是多年没有见过了。我们立刻带了一个小水桶,也找了一个小网子,就沿着街巷去村北。
        ⑤村北的坑塘,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们村最大的一片坑塘,方圆有上千米,小时候是我们最常去玩耍的地方,夏天洗澡游泳,冬天滑冰,而且印象中很少干坑过。我记忆中,我在故乡生活的18年里,这片坑塘真正“翻坑”也就是三五次。因为面积大,水也深,每一次都是用抽水机抽很多天才把水抽干。快抽干水的时候,鱼都露出头来,村里组织人把大鱼逮上来之后,那些小鱼小虾就留给孩子们了。每当这样的时候,差不多村里的男孩子们都会到坑塘里去逮鱼,也经常会有一些大人逮剩下的大鱼被孩子们逮上来。
        ⑥每当这样的时候,村里就像有盛大的节日一样热闹,中午和晚上,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飘出炖鱼的香味。
        ⑦我带孩子来到坑塘边的时候,坑塘里已经是满满的人了。坑塘基本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只是面积略小了一些。17岁的孩子是平生第一次见这样的情景,我看出来,他几乎被眼前满坑塘里黑压压的孩子们镇住了,孩子们不仅仅衣服上都是污泥,脸上,头发上也是污泥,看不出面容,都在那里低头捞鱼。不时有孩子喊:“逮一条大的”!。然后,就把鱼送到岸上来,交给自己的家的人,然后再回到污泥里去继续。
        ⑧我们没有下去,我们一直看到黑天,孩子依然兴致勃勃。
        ⑨乡亲们送给我们一条大鱼和一些小鱼。回到家里的时候,孩子说:这么原生态的情景,真是难得。
        ⑩很久以来,很多年了,我们已经见不到过去岁月里原生态的生活情景,见不到原生态的四季流淌的河流,见不到这种原始的捕鱼的方式了。
        ⑪村前的小河已经干枯了很多年了,即便是雨季的季节里,水流也不是很大,也完全没有我小时候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冰的情景了。
        ⑫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仔细聆听过一声鸟鸣,没有认真欣赏过一朵野花,没有倾听过大风从树梢刮过的声音?我们已经习惯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已经习惯了那些看起来精致的人为的景观,却忘记了大自然里原来一直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美好。
        ⑬我很高兴故乡的土地上依然保留着这样一片童年记忆中的坑塘。村里人告诉我,因为坑塘在村北,而我们村这些年一直是往靠近公路的村南发展,所以这块坑塘就保留下来了。如果坑塘是在村南,恐怕早就填平建房建厂了。
        ⑭我去过无数的地方,我印象中的原生态的大自然面貌是少之又少了。我想,不论社会发展到哪一步,我们都应该给后代留一座山,留一方水,留一条河,留一片树,让我们的子孙还能看到大自然本来的风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界中的猎手

      ①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天经地义的,若是一株植物吃掉了一只老鼠,可就稀奇了。然而,自然界中真有一些植物能够挑战动物,数量还不少。目前发现的能够捕食动物的植物就有近千种,除大名鼎鼎的猪笼草外,还有捕蝇草、瓶子草等。不过,这些植物一般只捕食苍蝇、蚂蚁之类的小昆虫,所以它们都被称为食虫植物。

      ②食虫植物生活地区的土壤十分贫瘠,如果同普通植物一样,仅仅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氮、磷元素,就可能营养不良。这就迫使它们进化出了极富创意的生存策略,借助独一无二的捕虫本领开洋荤、打牙祭,以补充生存所必需的营养。

      ③但植物要战胜比它们敏捷得多的动物谈何容易,所以以静制动的最佳策略之一就是设置陷阱。几乎所有的食虫植物都是用叶来设置陷阱的,由叶变态而成的陷阱非常精巧。猪笼草捕捉昆虫的器官是捕虫笼,也叫捕虫瓶、捕虫囊,像吊篮一样的笼子摇曳于纤长的茎秆之上,其设计之奇妙、造型之优美在植物界中绝无仅有。

      ④形成猪笼草捕虫瓶的叶,分叶柄、叶片和卷须三部分。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下半部稍膨大,瓶口上有盖子,就形成了捕虫瓶。里面有半瓶左右的液体,类似胃液,酸性很强而且含有消化酶。那么猪笼草是如何诱使小动物中招的呢?

      ⑤以前,人们认为猪笼草靠瓶口上艳丽的色彩和瓶盖上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然后趁机杀死并消化掉它们。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其一,猪笼草的瓶盖并不能通过敏捷的闭合来捕捉猎物。其二,瓶盖上的确有蜜汁,但蜜汁的分布不限于瓶盖,瓶口上也有分布。而且,尽管地上的昆虫离瓶口很远,猪笼草也有办法把哪里有最多最甜的蜜汁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它们。猪笼草从茎秆开始就分泌少量蜜滴,一直断断续续地延伸到捕虫瓶,贪吃的小昆虫只要吃了第一滴蜜,就会随着那诱人的味道一步一步追踪到蜜汁最多的捕虫瓶的瓶口,最后自投罗网。

      ⑥瓶口有一层十分光滑的蜡质,沉醉于蜜汁的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瓶内。它们挣扎着想要爬出来,但瓶子的内壁有浓密的倒刺,顺着这些刺落下去时畅通无阻,而要逆着这些刺爬上来却比登天还难。对于善于飞行的昆虫来说,黏稠的蜜汁和消化液会让翅膀难以展开。此外,由于瓶盖阻挡了上部射入的光线,且有些猪笼草的瓶身上还有一些明亮的白斑,这就迷惑了落入瓶中的飞虫。它们误以为白斑就是瓶口,不断地尝试从那里飞走,直到最终筋疲力尽地落入消化液中。

      ⑦当然,也有昆虫深知安全第一的道理,例如聪明的蓝翅黄蜂,它们在瓶口舔食美味时非常谨慎,用几条长腿紧紧抓住捕虫瓶的外侧,看起来好像万无一失。可是,当它们酒足饭饱准备离开时,忽然如同醉了一般,一头扎进捕虫瓶中。原来,在猪笼草的蜜汁中,含有麻醉剂。猪笼草进化出如此完美的诱捕机制,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⑧猪笼草就是凭着这样的生存智慧冲破土壤的束缚,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当我们领悟了猪笼草的生存策略和智慧以后,我们就会对其肃然起敬,就不会因为喜爱其娇艳奇异的捕虫瓶而去进行野外采集,也不会去破坏或污染其生存环境。如果我们能参透猪笼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智慧,我们的际遇也许将迥然不同。

                                                                                                                                         (选自 2016年第3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夏游依安植物园》,回答下列小题。

    ①依安植物园,坐落于北方小城依安县,是镶嵌在乌裕尔河湿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植物园的东廊门颇具民族特色,由几块巨石堆叠而成,气势恢宏。

    ②顺着大门向里走,一条宽阔平坦的主干道,路面铺着坚硬的油渣,院内有两条主干道,成十字花型,位于园中心。除了园林绿化车,其它车是不允许入内的,行人可以在路上放心自在地行走。

    ③在植物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曲曲折折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如果是盛夏,植物的枝叶藤蔓爬满长廊上面的丝网,一片绿荫将长廊笼罩,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游人穿行在绿叶繁花嫩叶当中兴致盎然。

    ④现在是初夏,藤蔓还没有爬上去。两边青绿的果实缀满枝头,李子、樱桃、葡萄,触手可及。走在长廊里,扑面吹来松脂的芳香和草木的气息,芳香似乎也是青葱色的。

    ⑤在长廊尽头,立着一块巨石,大约有几吨重,巨石上刻着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在巨石的东北角,有一处迷宫,环形的通道,系植物墙,有点像游戏中的丛林场景。

    ⑥迷宫的四周种植着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那种花外形有点像串红,却又比串红的花小得多,成串的花朵只有米粒大小,粉色的密密麻麻的花中有数不尽的蜜蜂蝴蝶,还有那丑陋的红背甲壳虫也来凑热闹。

    ⑦行走在曲曲折折的石块铺就的路上,满被树荫笼罩,一片清凉,通向植物园正北面的假山。不时有游人擦肩而过,有疾步如飞的健身者,有缓慢行走的老者,有衣裙如花的女子,有活泼撒欢的小孩。一群群孩子们欢悦得像花丛中的蝴蝶,兴奋地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父母们抢抓镜头拍照。

    ⑧假山不算太高,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头台阶登上山顶,站在亭上,凭栏临风,享受凉风轻拂,十分惬意。举目远眺植物园,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⑨假山的南面一帘瀑布哗哗地流淌,水花飞溅,水声清越,水气氤氲,尽现水的活力和灵性,又是游人的一个拍照点。假山南面的空地是一个圆型的塑胶运动场地。中间有喷泉,每到晚上,喷泉便会喷出各种各样造型不一的水柱,水柱成花开形状,时如莲花开放,时如菊花绽开,中间还不时喷射出一条冲天的水柱,能冲激到旗杆那么高。雪白的水花落地,砸出美妙的响声,落水进溅的水花扑面飞来,给驻足观看的游人们送上一丝清凉。

    ⑩假山的北面是一个人工湖,将假山环绕起来。湖水碧绿,大小不一的鱼儿在水中追逐,不时跃出水面,露出美丽的鳞片,红的黄的花的黑的,煞是好看,美丽的鱼儿让人不自觉想到“锦鳞游泳、沉鳞竞跃”的场面。燕子不时在假山上空盘旋飞行,不时贴到水面上嬉戏。

    ⑪湖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鹿妈妈带领着一头小鹿;有两匹吃草饮水的马儿;有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牛娃;有洒水洗浴的美人鱼;有几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身披蓑衣垂钓的老翁。

    ⑫这个湖的东南角还有曲曲折折的廊桥架在湖面上,廊桥的一头是个亭子。湖边有一口老井,旁边放着辘轳、木桶、饮水槽,尽显田园风光。人在湖边游览,仿佛身处乡野,又如置身于江南梦幻水乡。

    ⑬我从湖的西侧顺着林中小道来到植物园的西北角。植物园里简直没有一片空地,草坪、花卉和树木将每一个角落都安排得满满的,展现无限生机。经过人工培育的各种各样的花卉散布园中,成为整齐划一的造型各异的几何形状。有的花贴着地面,有的花亭亭玉立,有的花鲜艳夺目,有的花素颜内敛,有的花一见如故,有的花素未谋面。各种各样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蜂围蝶绕、沁人心脾,令人心神愉悦。

    ⑭大片的森林绵延不绝,有挺拔的云中杨、婆娑的柳树、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浓郁芳香的松树、修剪成球型的榆树。设计者还别出心裁,一些树的树干上还挂着可自由出入的鸟笼子,可供鸟儿玩耍。植物园东南角孔雀笼子里有十几只孔雀,看到游人围观就会开屏展示,“似与游者相乐”,赢得游人们的阵阵惊叫和赞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鸟鸣嘤嘤的地方,成为鸟儿的天堂。

    ⑮依安植物园是集生态、绿化、休闲、健身、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现已成为省内闻名遐迩的北方名胜,四季景色各异,每天游人如织。

    ⑯夏季时节,徜徉于依安植物园,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作者:邢占双,系依安县初中语文教师,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松堂游记

    ①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②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③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④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⑤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⑥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⑦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作者:朱自清   原载1935年5月15日《清华周刊》第43卷第1期)

【注释】[1]松堂在北京西山,乃一牧场,作者于1934年6月30日与石荪夫妇(即文中S君夫妇)同往。[2]趑趄(zī jū):想前进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嘛。

③我艰难地钻进棉花地,看到父亲正弓着背捡棉花,他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我的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④棉花是父亲的花朵,是父亲的攒钱罐。凝望似要融入棉花丛中的父亲,我一时恍惚,仿若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里,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多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久违的微笑。

⑤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簸箕前剥起了棉花。脱了壳的棉花,雪白蓬松。父亲先是轻取下黏附其上的枯叶,后用力将若干棉籽拔出,让籽与棉分离。一取一拔,利落娴熟。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感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