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市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

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没有语病,语意准确。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通告了首张黑洞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黑洞的真容。黑洞照片于2017年4月5日到14日拍摄,冲洗照片花了近两年时间。最初,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吴庆文见到它时,第一反应是:发因斯坦的预言真的成真了。“在2016年发明引力波之后,人们寻我到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块最后缺失的拼图”,吴庆文说。这意味着人类对黑洞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全新的里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用“对”,也追求用“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作诗时需 A  , 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也非常注重遣词造句。从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上,我们便    B    :文章的第二段共272字,鲁迅手稿上却有多达19处修改。例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

从文章的修改可见先生运笔之细致,遣词之严谨,可以说是用“好”词的典范。要用“好”词,就要仔细辨析词义,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把握其用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如何把握多个词义之间的关联呢?

我们可借助汉字结构,厘清词义演变的线索,从而把握多个词义之间的关联,以“班”为例,“班”是个多义词,常用的意义有三个:一是“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如“班级”;二是“指一天之内规定的工作或执勤时间”,如“上班”;三是“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量词,如“最后一班飞机”。

今天来看,这几个意义之间的关联已不甚清楚,此时借助“班”字的结构,则能够追本溯源,( ① )。“班”是个会意字,金文写作班,两块玉中间一把刀,表示用刀把玉分成两块,“班”的本义就是“分玉”,引申为“分开”之义,在古代,玉还是身份的象征,所以“班”不是简单的分玉,在分玉(给臣下)的同时还暗含着( ② )。如“班序”就是指“按官爵排列的次序”。而“上班”最初表示“到你应该到的位置上去”,也就是“    C    ”。后来,“上班”就发展为“每天按规定时间到工作地点去”之义。“班级”的“班”也是由“排列”之义产生而来的,即把一群人分开,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班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