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六校联谊2019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凤凰古城旅行攻略

    从《边城》到《从文自传》再到《湘行散记》,沈从文以散淡而有韵味的文字营造了一座文字胜景。吊脚楼、茶峒小街、沱江白塔……构筑起了千百万读者心中的凤凰古城,梦里的边城风情。

(总览)

    凤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有着“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的美称。核心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古城依山傍水,布满山坡的吊脚木楼绽放湘西的古韵,静谧清浅的沱江缓缓流淌,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凤凰春秋气候宜人,7月和8月多雨。

(交通)火车时刻表(温州站——吉首站)

(亮点)

No.1沱江泛舟

    沱江是凤凰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那个端午节可以捉鸭子,翠翠爷爷摆渡的地方。江上波光鳞鳞,倒影袅袅,偶有江上渔舟摇曳而过,掀起涟漪阵阵。泛舟游于其上,一切尘世的喧嚣都远远离去,只剩下艄公的号子,一声一声地回响。

    最佳游览时间:清晨或傍晚

No.2漫步老街

    宽不足5米的青石版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两旁的建筑、街巷,都能让您饱览古镇的万种风情。

    最佳游览时间:早晨或傍晚

No.3拜谒从文故居

    1902年12月28日,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就出生在这里,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小巧院落。小院中间有个天井,共有10间房,是沈从文的祖父沈洪富于清代同治初年建造的。沈从文在这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开放时间:7:30—18:00

No.4虹桥赏夜景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横卧于沱江之上。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唱铺和杂货铺,二层是民俗文化展。一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桥上往来的游人如织,桥下也灯火璀璨,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民俗文化展”开放时间:7:30—18:00

(论坛)

    阿里巴巴: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咨询、拿免费地图,买票,联票148元,学生票80元。

    万事通:去凤凰没有直达的火车,但在吉首火车站旁边就有汽车站,车次很多,可以乘大巴直接到凤凰。古城内不大,而且没有出租车,徒步就能走遍古城。

    清风明月:古城步行街上摆放着小吃的担子随处可见,街旁的阁楼里散发出刚打开的糯米酒香。走得累了就停下来在路边的小茶肆,喝一杯茶,发一会儿呆,接着漫无目的地闲逛。

    野生苦丁:早上,雾气还没有散去,几只鸭子就在沱江里面悠游,绝美!难忘!一定要找机会去坐坐小船,看看沱江边的吊脚楼群,如果遇上热情的船夫,他们会唱山歌给你听哦!

    小小鱼:我很喜欢沈从文的文字,带着“边城情节”去的。所以首先选择了从文故居,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就在那个书房里,他创作出了翠翠,爷爷,傩送……还买了本从文先生的书,盖上故居纪念的印章,完美了!

    暑期将至,阳阳想和家人一起前往凤凰古城自助游,寻访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现在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他定制旅行攻略。

(1)、这是阳阳整理的旅游锦囊,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携带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B、旅游服务中心就在古城入口,可先在此处购票、买地图,再到住宿地中天国际青年旅舍。 C、从温州坐火车需中转到达吉首,坐车时要留意列车报站,以免出错。 D、暑假是凤凰的雨季,出行可携带雨伞。
(2)、阳阳一家打算7月1日从温州出发,预计于7月2日到达住宿地凤凰古城中天国际青年旅社,请你帮她设计一条最便捷实惠的交通线路,并说明理由。
(3)、7月3日,阳阳一家计划凤凰古城一日游,追寻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请你根据以上所给材料,仿照示例,继续拟定第二、第三站的行程安排。

(温馨提醒:行程安排里需有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合理的线路。)

示例:

第一站:早上7点,从住宿地出发,到古城步行街,闲走,发呆,轻踩老街青石板,看看沿街老街店铺,尝尝路边的特色小吃,感受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风情。

第二站:

第三站: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碴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 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以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却很少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注意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里。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槐

       ①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苍虬蓊郁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就是在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走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②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笑的,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儿;然后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圈,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看,嫩嫩的叶片泛着春阳。我只觉得自己长着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色的云团 , 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的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微微前伸,想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③尔后在熏风细雨里,嫩绿的叶片即深浓的呈青绿色了。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花,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那浓烈的有点清苦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④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星期天到山野去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也都是药材,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踢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尽管用它做药材卖是极廉价的,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虽然味苦,却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酿酒呢!

       ⑤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七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心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股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岁月?听祖父讲过,是先人捡的野槐栽的,很是远久,可惜不能向祖父仔细问及树的年龄了。一阵芬芳从清风中扑来,直沁肺腑,依旧是儿时记忆里那股浓烈、美丽。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虬劲的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可以有一个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的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著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⑥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我长大的村槐,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在这又一度春深的季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断想

钟长江

    ①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②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精鹜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③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英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④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⑤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⑥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⑦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