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学、绍兴县兰亭镇中学等联盟学校2019届九年级语文6月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旅游纪念品

(日本)星新一

    在山腰上。有一座瞭望台。在这儿放眼远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既能看到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森林,又能看到那些弯弯曲曲的河流和繁荣的小村庄,还有那辽阔的碧绿的平原。

    在瞭望台的附近有一家小小的旅馆。有一天。店老板又不失时机地向游客推销当地的商品:“看这些,你不买点纪念品吗?明信片或是木雕的人像……”

    “哦,谢谢。我想我不需要,我从来就不买什么土特产或纪念品之类的东西。这些小玩意儿在街上到处都能买到。有名的东西也可以用钱随时买到。”

    “你是这样认为的吗?你真的不想买些什么?”

    “不,我只想好好享受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那会使心灵得到美的享受。”客人固执地说。

    “也是,这样也对。那么,请到森林里去散散步如何?像这样枝叶繁茂的森林并不多见。”

    “是吗?谢谢您的指点。”

    游客真的去了那个森林。确实,这儿幽静得很,景色也很美。可是,不久他的好心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突然蹿出一头十足的野兽——熊!

    他很想马上逃跑,但由于过分惊慌和恐怖,他已不能走半步了。直到黑熊气势汹汹地扑上来时,他才手忙脚乱地抵抗起来。他拼命地反抗,不顾一切地奋勇和黑熊搏斗着。不管怎么样,他没有成为野兽的美餐。

    游客没命似的跑回旅馆,喘着粗气说:“我遇上了可怕的事情。我刚才遇上了一头黑熊……”

    可是,店老板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之外:“哦,这没什么了不起。我把您刚才那激动人心的浴血奋战的场面摄入了八毫米的电影胶卷。你愿意购买吗?不知道你愿意出多少钱来买呢?”“什么?啊,原来这是圈套呀!那只熊是人扮的……”

    游客非常气愤,但转念一想:把这电影胶卷放映给邻居的孩子们和相识的姑娘看的话,也许确实是个不错的念头。刚才的场景非常逼真,别人应该看不出破绽吧。

    所以,他重新作了一个决定:“好吧,也许有些贵,但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你真是个会做生意的家伙!”

(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店老板:推销当地的商品→推荐去森林→①→推销电影胶卷

游客:不愿买→②→与黑熊搏斗→③

(2)、下面是小说第二,三段的另一个译本,请比较阅读,完成对话。

    在瞭望台附近,有一家小小的旅馆。

    据说这家旅馆的老板很精明,非常会做生意。

    这天,店老板又不失时机地向一个游客推销当地的商品:“看看这些,你不买点纪念品吗?明信片或是木雕的人像……”

    游客扫了一眼,皱皱眉头说:“哦,谢谢。我想我不需要,我从来就不买什么土特产或纪念品之类的东西。这些小玩意儿在街上到处都能买到。有名的东西也可以随时用钱买到。”

小文:这个译本增加了对老板的介绍:“据说这家旅馆的老板很精明,非常会做生意。”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删除。这句话冲淡下文情节逆转带来的“出乎意料”之感,而且也与结尾处的“你真会做生意”重复。

小明:我不认同。①

小琴:这个译本还增加了对游客的描写,“游客扫一眼,皱皱眉头”,我认为也没有必要。

小郭:我认为有必要。②

(3)、“那只熊是人扮演的”这一情节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并简析。
(4)、小说结尾处游客说“你真是个会做生意的家伙”。游客为什么这样评价老板?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故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 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 , 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带母亲去看病

       我带母亲去医院看病,要打针,吊四瓶点滴。打针的人真不少,注射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医生插好针头,就叫我和母亲到走廊去。走廊里贴墙放着两排椅子,我把药瓶挂在高处,让母亲坐在椅子上。

       在我们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农村妇女,年近四十,也可能只有二十多岁,因为她的脸黑黑的,皮肤也粗糙,很难估计年龄。女人不但脸黑,长得也不好看,尤其是嘴巴,牙齿太突,嘴唇太短,即使闭着嘴,也总有两颗牙齿露在外面。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白白胖胖的。这么黑的母亲,竟能生下这么白的孩子,真是奇迹。孩子最多只有一岁,还没学会说话,但会哭会笑。这对母子的上面也挂着药瓶,药瓶连着管子,管子连着针头,针头插在小男孩的额角上。可能是小孩手上的血管不显眼,医生常在小孩的额头上针。

       我和母亲坐下一会儿,小男孩就哇哇直哭,还使劲挣扎。女人一边用手护着小孩头上的针管,一边把嘴凑近孩子的脸,叽叽咕咕地逗孩子玩。我正担心她吓着孩子,那孩子却咯咯地笑了,还抬起小胖脚,兴奋地拍打椅子。也许在这个小孩子的眼里,母亲的叽叽咕咕,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母亲唇短牙露的嘴脸,就是人间最美的容貌。

       小男孩一兴奋,就往母亲的怀里拱。女人撩起衣服,大大方方地给儿子喂奶。她喂着孩子喊:“医生,药水完了。”一个护士过来,给小孩换一瓶药水,忽然惊叫说:“不准在这里小便!”原来小家伙一边吃奶一边撒尿呢。女人毫不迟疑地一伸手,用手掌住儿子的尿。护士把远处的痰盂过来,女人接满一手,倒到痰盂里。

       快下班时,母亲才滴完一瓶。我要回家给放学的女儿开门,就把母亲托付给护士,又叮嘱母亲:“有事你就喊医生,我尽量快点来。”

       等我重新回到医院时,对面那个乡下妇女和她的孩子已经走了。我问母亲刚才有什么事吗。母亲说:“没什么事,就是上了一次厕所。”我问母亲是怎么上厕所的,母亲说:“对面那个小孩刚好滴完,那位大姐就一手抱孩子一手帮我提药瓶,陪我去厕所。”

       注射室和走廊里都有许多两手空空的人,没想到关键时候帮助母亲的,却是这位抱着孩子的女人。我问母亲知道她是哪里人。母亲说:“她是长坪人。”长坪是全县最偏僻的一个乡,在大山里。我又问:“她叫什么名字?”母亲说:“不知道,她没说。”

       女人坐过的椅子上,有一处湿漉漉的,那是从她的指缝和手掌边沿漏下的儿子的尿液。别的母亲,也是这样照顾儿女的吧?可惜我们长大后,很少记得母亲伸手接尿这种感人的动作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部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锐、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不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⑤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收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阅读行为,回答问题。

不希望他做我儿子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被告都是一个人——马小光。原来,他上课时吃东西,说话,给人起外号,听得我真是窝火。

    马小光的家在郊区,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来城里卖菜。放学后,马小光都要赶到菜市场帮父亲,有两次我遇见他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声吆喝着卖菜,脸上沾满晶亮的汗珠。他的父亲看起来很虚弱,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安静地过秤,收钱。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极具两面性,有时极叛逆,有时又很懂事。这样一想,我也就原谅了马小光在班里所犯的错误。

    针对许多学生叛逆心强、不服家长管教的状况,一次家长会后,我决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亲情心理测验,借此进行教育。首先我在讲台上问:“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选择他(她)做你的父母(孩子)吗?”我话音刚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笑了,只见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答案。但是当我望向坐在前排的马小光父亲时,却见他拿着一支笔在沉思,片刻之后,在纸上写下“不愿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

    星期天,我决定对马小光进行家访。

    那天阴雨霏霏,整个乡村都掩映在雾蒙蒙的春雨里。马小光没在家,只有他的父亲坐在菜园的小屋里望着门外出神。他穿一件褪色的蓝布衣服,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脸倦容。看见我,他连忙站起来,有些惊慌地问:“老师您来啦,是不是小光又惹祸了?”

    我立即打消他的疑虑。坐下来,才闻到屋子里在熬中药,一股浓浓的苦涩的药味四下弥漫。谈到这次家访的原因,我问他:“那天在学校做测验,看见你写着不愿意让马小光做你的儿子,他真的就那么不听话,让你头疼吗?”他听了,有些无奈地笑,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摇头否认。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雨声和中药罐里水开的咕嘟声。

    “不是这样,老师。”停了片刻,他向我解释,“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年到头离不开药,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让他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一年四季,放学后他都要跟我去卖菜。夏天晒,冬天冷,手冻得像个红萝卜……那天去开家长会,我看小光的同学们家里条件都比他好,有的家长穿着高级服装,有的还开着小车来……小光他这个没娘的娃真是太苦了……”说到这儿,他一阵呛咳,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不希望他做我儿子,跟我遭罪,他应该找个好人家,过富裕的日子。”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虽然他有时还会顽皮、搞怪,但已懂得守规矩。看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我暗暗高兴。到初三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50名,好多任课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

    几年后,听说马小光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到南方一家外企工作,生活得很不错。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我又想起马小光的父亲,那个病容惨淡、爱子心切的中年人。我想,他现在该会有多欣慰!马小光终于对得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春节,马小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现在的他比以前胖了好多,文质彬彬,哪里还有半点顽劣少年的影子?!谈起以往的事情,我向他讲述那段家访往事。以前没有对他讲,是担心当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承载生活的苦涩。

    听我讲完,马小光眼中似乎一片迷蒙,他解释说:“老师,这些事情我早知道了,当初我在门外听到你们的谈话。”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惊讶。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的一次旅行。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③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还以为是棵枯树,但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的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这是他一点一点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来的,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地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④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就这样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这是谁的土地呢”“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实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实。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与山鸟相对

明前茶

①凌晨3点,无需闹钟,小蒋就会准点醒来,他蹑手蹑脚地洗漱,用凉水敷脸,让自己迅速清醒。妻儿都沉沉地睡着,所有的门轴都被他上过油,以免推动时发出吱呀的声音。饶是如此,等他换鞋出门的时候,披衣而起的老母亲还是跟了过来。母亲在他手里塞了个焖烧杯:“昨晚就焖上的小米粥,还放了枣,喝了暖暖胃。”

②骑上电动三轮车,五六分钟,小蒋就进了豆腐皮作坊。开门,戴上白帽子、白口罩。第一步就是打豆浆,电动磨浆机隆隆作响,小蒋不停地从大桶里将泡发的黄豆舀到机器里。

③为啥要起这么早来做豆腐皮?小蒋笑道:“只怪清流人太讲究,饭店的可口菜肴、夜市麻辣鲜香的小吃,都要用最新鲜的豆腐皮。做得晚,要货的老板就该来拍门板了。”

④磨好那么多豆浆要花费近两个小时。5点钟,天空刚刚出现一抹玫瑰红的曙色,小蒋的母亲、妻子与帮工们都到了,小蒋挨个检查他们洗手:“要像外科医生一样认真,手腕、手指侧面……都要洗干净。”

⑤磨好的豆浆一倒进蒸发池,就一刻也离不开人了。6个池子,加热豆浆到滚沸后,改小火,让豆浆的温度降到50℃以下。每7分钟,豆浆表面就会结出一层淡黄色的豆腐皮,薄如蝉翼,轻如绢纱,徒手拢来,就像收拢一条薄薄的丝绸围巾,停几秒,稍微沥干上面滴落的豆浆,将其挂上晾豆腐皮的竿子。手要快,力道却要柔和。手上的劲儿稍微一大,豆腐皮就会断裂破损。守着池子的小蒋这样形容说:“这手艺,张飞来了也能给你磨成诸葛亮的性子。”

⑥很快,一竿又一竿的豆腐皮都晾满了,它们立刻被送进巨大的烘箱,以60℃的温度温柔地烘干。此时,巨大的蒸发池里,豆浆中的蛋白质与脂类物质已经悉数被收走,剩下的是淀粉类的浆底子。蒸发池的温度又微微升高了,小蒋与妻子,还有帮工们 , 都用木耙子不停搅和这浆底子,推、送、拢、摊……均匀散去水分,预防煳底。个把小时后,浆底子像融化的芝士一样细腻黏稠,散发微微的光泽。

⑦停火,奇景出现了,前一批出了烘箱、又在空气中回软的豆腐皮,要在这浆底子中打个滚。竿子上的豆腐皮齐齐滑入蒸发池,浓稠的浆底子像回头浪一样涌来,顷刻间,为一竿子豆腐皮均匀挂上一层雪白的薄浆。

    ⑧挂过浆的豆腐皮稍稍晾干,当晚进入二次烘烤,在80℃的温度下烘上一整夜,才会变成清流豆腐皮最终的模样:老黄色的豆腐皮据说久煮不烂,每一束都像农家打的稻草把子一样,浑朴又厚实。

⑨小蒋本在外打工,三年前父亲突然中风了,半边身子僵硬不灵便,每天连上厕所都要含体重不到90斤的母亲一头大汗地架着他。那会儿,父亲变成了暴躁的“龙卷风”,一不如意,就捶打着床沿嗷嗷叫。眼看着家要散了,豆腐皮作坊也要散了,小蒋回到了家乡。

⑩小蒋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男生,知道守着一家小作坊劳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让日子变得鲜活些,小蒋改造了作坊的窗户,将面对远山、水田与果树林的一面设计成一溜儿狭长的窗户,窗户长度超过10米。这窗户,就像打开的山水长卷一样。

⑪春天,盛放的山桃花零星点缀着水田,山岗上有大棵的杜鹃花开放,色彩亮丽的蓝喉太阳鸟欢叫着飞来飞去,在杜鹃花丛中采食花蜜。夏天,远近都是浓绿色,树上有大批的白鹭鸟集结,它们时而盘旋降落,时而全部腾飞起来,就像喧哗的花朵被一股神秘的力量一把抛向天空。秋天,蓝喉蜂虎成群结队地出现了。这种小鸟梳着栗色后背头,身着一袭孔雀蓝绿色的燕尾服。胆子大的蓝喉蜂虎会飞上外窗台,此时,小蒋与妻子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这鸟儿画着长长的黑色眼线,好像永远戴着一条毛茸茸的蓝国巾。

⑫在长窗呈现的风景中,还有小蒋爸爸一瘸一拐努力拉着绳子锻炼的身影……

⑬作坊中,每天有很长一段时光被均匀地切分着。7分钟就要捞一张豆腐皮,挂上早,而在这劳作的间隙中,手闲了下来,眼睛可没有闲下来。小蒋说:“上周,我在这窗前看到9种小鸟;这周,又看到7种。让人感叹的是,我爸竟然拍到了超过一半种类的小鸟。最迁,他终于拿得稳手机,也能对焦了,医生都对他的进步表示诧异。”

⑭这间时时浮漾在蒸汽中的乡间作坊,如一艘抗击风浪的船,它团聚了全家的力量,让家人无一例外地加入了搏击风浪的行列,而后,它走过险滩,停泊在鸟语花香的风景中。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