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2018-2019年四年级下册语文阶段检测卷月考(三、四单元)

阅读大舞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吉鸿(hóng)昌的故事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身为国民党军队重要将领的吉鸿昌,起初还硬着头皮去尽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进攻中国工农红军,但他率领的常胜“铁军”,却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吉鸿昌震惊之余,连连向自己发问:“是我吉大胆变得胆小了,还是我的部下都变成了窝囊废?这些打败我吉大胆的,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化装成钉锅补壶的小炉匠,进入鄂豫皖苏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回来之后,吉鸿昌在记事本上写下了“顿开茅塞”四个字,当天夜里,他回想起少年时代的爱国抱负和投军以后的救国志向,辗转不能入睡。最后他披衣坐起,在那四个字后面又添上了一句话:“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

    从此,吉鸿昌一接到蒋介石发来的催他进攻红军的电报,就撕得粉碎,并且命令部队,遇到红军就朝天开枪,他在河南光山县驻地看到一对石狮子,联想到称为“东亚睡狮”的祖国,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即在狮背上写下16个大字:“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

    蒋介石对吉鸿昌的变化十分惊惧,指使特务用金钱、美女收买他部下的一批军官。当吉鸿昌发觉事态严重,准备起义投向红军时,这些人发动兵变,拉走了他们自己的人马。接着,蒋介石又调重兵包围了吉鸿昌的亲信部队,逼他交出兵权。最后,又派特务挟(xié)持他到上海,把他强行送往国外“考察实业”。

(1)、吉鸿昌的部队被红军打得一败涂地之后,吉鸿昌是怎样做的?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
(2)、“投错了门路”是指什么?“就拔出腿来”是说要采取什么行动?
(3)、蒋介石为什么要把吉鸿昌送往国外“考察实业”?
(4)、你想对吉鸿昌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发明了E—mail

    E—mail又称为“伊妹儿”,是电子邮件的意思。如今在Internet上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E—mail以其方便、迅速深受广大网民们的喜爱。那么,E—mail是谁发明的呢?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位电脑工程师雷。托姆林森。

    1965年,托姆林森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一家BBN企业从事电脑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时,这家企业正受聘于美国军方,参加了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建设和维持工作。当时,托姆林森在BBN的工作是在一些简陋的硬件设备上面搞一个操作系统。为了让用数字PDP—IOS来工作的程序员和研究人员能够互相发送信息,托姆林森搞出了一个“传递信息”的程序。刚开始时,这个程序只能在当地使用。但很快,便可以跨越整个Arpanet来传递邮件。

    第一个E—mail电子邮件于1972年发出,但电子邮件的具体内容已经没有人记得了,所知道的只是这封电子邮件是由托姆林森从一台电脑发给另一台电脑的,而收件人也是他自己。

    后来,一个名叫罗伯特的人对托姆林森的发明爱不释手,并把电子邮件作为自己在工作中唯一的通信方式。他的这一极端举动,迫使那些依赖其拨款的研究人员不得不纷纷使自己联网,于是,托姆林森搞出的这种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的系统,很快就从一种方便之举,变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像许多其他信息时代的先锋一样,托姆林森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为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自己却没有从中得到过哪怕一分钱的好处。他自我解嘲地说:“创新有时候是能够带来巨大回报的,但这项创新却不属此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 , 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还。”“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