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
(2)、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链接材料】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土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4)、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壮族“干栏”

①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如下图)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 “干栏”一次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③ “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④ 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二创造出来的。
⑤ 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⑥ 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⑦ 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据《壮族通史》改写)

现代文阅读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①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②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

    ③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④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嚣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

    ⑤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⑥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⑦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4月14日,作者:马德,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时以为天要塌了

    ①10岁的时候,我跟伙伴一起玩。他爬到墙头上,我拿了一面镜子在下面照他。他的眼睛被强光刺到,突然摔下墙头。他的腿被摔骨折了,进了医院。我吓坏了,以为他这辈子会成为残疾人。我第一次闯这么大祸,我甚至想,是不是警察要把我抓走,关进监狱。

    ②到了傍晚,我还在村边徘徊,不敢回家。怕回到家,母亲一定会狠狠打我一顿,而且明天会怎样,我完全不知道。那时我以为天要塌了,伙伴成了残疾,我一辈子要负罪。暮云飞渡,倦鸟归巢,我心中涌起巨大的恐惧感,仿佛整个人要被某种东西吞噬掉。我咬咬牙,回到家。母亲用鞋底狠狠地打了我几下,然后带上点心、水果,拉着我去伙伴家赔罪。不久后,伙伴完全好了,腿一点没受影响,重新活蹦乱跳起来。天没有塌下来,我的日子重回平静。

    ③20岁的时候,我复读一年高考依旧落榜。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我的人生从此完了,再也看不到一点光明。家里没人的时候,我把所有的书都摊到地上,自己坐在书的中间,面对着十年寒窗读过的这些书,放声大哭。我以为天要塌了,像我这样的人,还配谈未来吗?好几天,我不发一言,像个木偶一样。一天早上,父亲对我说:“太阳又出来了,天塌不下来!再去读一年吧!”后来,我如愿考上大学,觉得人生也开始柳暗花明。

    ④几十年里,我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事。当时以为天要塌下来了,生活无法继续下去。可是并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曾经的那些失意,在当时来说像洪波巨澜一样,快要把人吞没了。往事经年,意兴阑珊,多深刻的痛苦都会淡漠。多年后再看这些经历,把曾经“天塌下来”的大事放到漫长的人生之河上看,发现不过是翻了几朵小浪花而已。

    ⑤或许,你此刻也正经历着“天塌下来”的大事,以为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但是,天不会塌下来,生活还会继续,所有的事都会成为过去,你向前的脚步会踏平坎坷,重新走入坦途。

    ⑥其实,天根本就塌不下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味道

陶然

    ①味道不像色彩,红橙黄绿,清晰可见;有点像声音,高低轻浊,大致可辨。说“大致”,因为到底是不可捉摸的飘忽。可感而不可把握,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

    ②五六岁时在淮剧团后台,见演员化妆,那么些闪闪发亮的头饰,盘花绣草的戏服,十是叫人眼花缭乱。但在里面待得久了,觉得奇景高不及奇味更惹人注意:似甜,似香,有水果的甘美,又排了轻微的“化学制剂”的苦。就是这游丝般的苦阻止了我的食欲,警或我这东西是不能入口的。赏宝玉时代的胭脂可以偷吃。换到如今,碰上个不达标的次货,几口下去,宝二爷势必毒发身亡。

    ③化妆室的味儿可以概括为“戏味”,里面有才子佳人的离合,帝王将相的轰烈,升斗小民的悲喜,有唇齿间的吐珠咳玉,“台下十年功”的汗水泪滴,虽不可见而分明是凄艳的红色,绮丽缠绵,不乏酸楚,氤氲浮荡,是“软红十丈”的别一种诠释。

    ④“家常的亲切”是什么味儿呢?至少该有晒过的被单的气息,暖烘烘吸收了太阳的光与热,条条纹路都隐泛着金色;有烧过的食品味,如萝卜,如瓜子,春节时还加上干鱼腊肉灌香肠的复杂的咸味,是平民的盛大与热闹。还有老式家具开裂后的木头味。床、柜子、桌椅皆发出陈旧之气,为岁月积淀后所特有。阴雨天且有颓败腐烂的霉气,但意外的不讨厌。木材全盛时期的味道在伐木场一参观便知,是刺激性的、鼻酸流泪的呛人。到了它们生命的中晚期,空了心,长了虫,反呈现一派踏实,阴郁的腐气只给主人一种“物与人俱老”的伤感。风而同舟几十年的老朋友,你是不会嫌他顶秃齿摇、鸡皮鹤发的。家具掉漆、衰朽、生迟暮之味,亦当作如是观。

    ⑤家具会老,“杀手”是光阴,打先锋的是水气。黄梅季节,雨一下就是二十天,不仅木头受不了,人也烦了,心情腻嗒嗒、粘乎乎,百般不对。可雨天有而天的乐趣——假使我们有一副苦中作乐的眼光。大雨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地上腾起一层白端,又是一层雨味,一闻仿佛地神是水的清爽,细辨却有泥土的腥气。有别于鱼肉虾餐,土腥多无不洁和秽亵之感,加上而水不借她冲洗,一缕土腥包含在爽冽的水味里 , 如一根细细半透明的管子中穿了一条深紫的芯,那么对比强烈,又有反差后的协调。

    ⑥雨后的空气不用说是知人心脾的,不大口呼吸简直对不起自己。满腔是植物的青气,光是靠鼻子电能“看”到每一片叶子上都滚着水珠。虽然当时不明白什么叫万物滋长,却直觉此刻此地人均是容光焕发。

    ⑦对于真正爱书的人,看电子书不能算读书。那也同味道有关。翻开书籍,油墨味飘逸而出,让人想到书法碑帖、国画山水、中正平和的古琴曲。那后面是显性的情怀和隐性的人格。一页一页细过去,翻页过去,眼鼻共用,一加一大于二,综合反馈进脑海,再细细潜入心田。

    ⑧不同的书,味道不同。新书味浓,似新房落成。有崭新的喜悦,凛冽的振奋,旧书味更浓,一半是纸张书墨,一半是灰尘蠢虫(若是线装书越发对了)。翻着日益发软的书页,闻着日益杂糅的问道,很难简单归纳说是“书香”到让人想起台湾一部老电影的名字:恋恋风尘。

    ⑨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如歌里唱的那样,对熟悉的味道起来新感触,或因过于熟悉,或因过于相识,去年看望一个朋友,宿舍在城郊结合带,在一进门,立刻闻到碗橱里隔宿菜的味道。我想我那会儿一定是愣住了,以至朋友收起笑容关切地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只得向他解释,他家的菜极似儿时我家厨房里的“橱味”,倒不是顿顿吃剩菜但总难免有昨天吃不完搁到今天,中午没吃净留到晚上的时候,每逢此时,走进厨房,就能感到菜香扑鼻而来,唯其不是

    ⑩李安执导的电影《饮食男女》里,年老的父亲是位厨师,三位女儿各有际遇,让他操碎了心。峰回路转后,留在他身边的,居然是向来关系不好的二女儿,老厨师之前味觉失灵,这一晚灯光下,面对着一桌亲手做的菜,他与二女儿谈谈说说,再想想老大老三,不免百感交集,他随手夹了菜就放进口里,怔了片刻,二女儿问怎么了。老厨师激动地说味觉回来了,“尝出味道来了!”影片戛然而止,我们也把人生的厚味尽都尝出来了。

(选自《新华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