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高中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赠唐仲言序

[明]钟惺

    吾乡杨修龄侍御尝告我曰:“华亭有唐汝询字仲言者,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自五岁后至今,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自出而为诗文。又注古之为诗文者,各不下数十万言。计五岁以后所记且解者,皆人之口所授于其耳,其耳所授于其心者之积也;五岁以后所出为诗文及注古之为诗文者,皆其心所授于其口,其口所授于人之耳与手者之积也。其类既多,其体既备,其立意又皆以该且核①为主。既已剖析疑义,欣赏奇文,至字之音如东冬、清青之属,问其形,不识如故。”予闻而异之。

    居二年,予过白门,适晤其人。 之修龄先生所言,皆是。后仲言归华亭数月,复晤予,诵予《集俞园》诗“霜后芙蓉犹有露,冬前杨柳暂为烟”之句。 予凄然为诵其全什 , 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何者?凡仲言所为,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数十年中,以其心听命于其耳,以其耳听命于人之口。人之口一不至于其耳,则耳无聪,因而其耳不至于其心, 则其心不灵。人喜人诗文而自为诵者,为己也;转以诵于人者,为人也。 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故曰:仲言终其身寄于所不可必者也。寄于所不可必,其宜不能多且久。然能使人之为仲言诵多且久于其自为诵,数十年中如一日、如一人者,仲言之诚所为也。夫其审听而哀问者,诚也。

    吁!为仲言者,亦极难矣!凡得之难, 则守之坚。得之难,守之坚,则其口、耳出入之际,虽欲加择焉,而非惟不暇 , 且不敢。欲加择焉而有所不暇且不敢,故能积。是仲言所以该且核之故也。

【注】①该且核:广博又翔实。②什:篇。③寄于所不可必者:寄托在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出而为诗文        自出:自己创作。 B、之修龄先生所言    质:质问。 C、宜不能多且久    势:情势,形势。 D、而非惟不暇          不暇:来不及,没时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能其所记且解者          秦攻取之外 B、终其身寄所不可必者也      以其无礼 C、以其耳听命于人口          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凡得之难, 守之坚         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个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唐仲言虽能写作各种类别、文体的文章,但碰到读音相同的字,他并不能作出区分。 B、唐仲言从小双目失明,但他不仅能诵记、写作,还笺注了大量诗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对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作者既赞叹又羡慕。 C、这篇赠序叙议结合,叙述简练、议论精彩,特别是对仲言文章“该且核”的原因的分析,既合理,又饱含深深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D、唐仲言的事迹,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为学者都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作者眼中, “诚”是使他获得他人帮助的关键原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凄然为诵其全什,察其审听哀问之状,为悯默心酸久之。

②人之为己而自为诵者难矣,矧为人诵乎?

(5)、用“/” 给下面这段话断句。(限断7处)

君 子 浴 德 澡 心 力 行 善 道 而 表 里 洞 达 人 皆 了 然 其 有 善 一 日 月 之 明 也 其 有 过 亦 日 月 之 食 也 必 如 是 而 后 渐 合 至 真 矣。(《诚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整。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 , 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基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恶叹久之,赠光禄大夫,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后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 ,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 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又议重贿唃厮啰使讨贼,得地即与之。琳曰:“使唃厮啰得地,是复生一元昊矣。不若用间,使二羌势不合,中国利也。”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

(选自《宋史·程琳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元昊死,谅祚初立,议者请饵其三将,破分其势,可以得志。程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立说之非,人皆知之,诚哉其不可与谋也!春秋重伐丧之贬,予士匄之还①,彼有取尔矣。邻国友邦,偶相失以相愈,兵临服罪,同好如初,则乖约肆淫,大伤人子之心,信不仁矣。元昊者,沦于夷之叛臣,为我蝨贼者也。死亦不足恤也。丧亦不足也。如其可削乎以休息吾民巩固吾守恶容小不忍以乱太谋哉? 故琳说之非,不可托春秋之义为之解也。虽然,宋至此而欲乘丧以图谅祚,谈何容易乎? 昔者继迁死,德明弱,曹玮②欲得精兵俘孤雏,郡邑其地:庙算无成,而元昊嗣之以逞。或曰:今元昊死,为破分其国之说,亦师玮之智,而奚谓其未可邪?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德明方弱之日也;已去而不可追者,亦时也,元昊初丧之日也。夫所谓理势者,岂有定理,而形迹相若,其势均哉? 度之己,度之彼,智者不能违,勇者不能竞,唯其时而已。知时以审势,因势而求合于理,岂可以概论哉? 以此思之,琳或有深心焉,未可知也。

(选自王夫之《宋论》,有删改)

[注]①士匄(gài),晋国军事家,率军击齐途中听说齐侯去世,便弃攻而返。②曹玮,北宋将领。李继迁死,曹玮向宋真宗提议活捉其子李德明,真宗未允,希望以恩德招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