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研读下面两段文字,综合其内涵,揭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不熟的麦穗总是直撅撅地向上挺着,一副不甘居下的模样;成熟的麦穗总是低垂着头,一副甘居人下的模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这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归附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建立了武侠电影特定的伦理构架。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喜剧化、舞蹈化、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事实证明: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了庆祝第35个教师节,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201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笔者对照了最近几年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通知,发现今年的通知跟以往有五处不同的地方。

    一,落实教师待遇。今年的提法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依法维护教师权益。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中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教师的权益。

    三,减轻教师负担。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做好教书育人主业,才是教育的正道。

    四,关心教师健康。教师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强度很大。除了业务工作外,学生管理更是要很多精力。还有很多份外工作,更是让老师身心疲惫。

    五,因地制宜依法安排教师休养,必须保证教师寒暑假的休假权。

    (来源:中国教育网)

    材料二: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90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约为并已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材料三: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推出八大重点活动:

    ①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2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80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0个,以及全国优秀教师1440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60名。

    ②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今年产生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33岁,乡村教师2人、少数民族3人。

    ③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

    ④代教师形象在线宣传。

    ⑤村特岗教师巡回报告活动,带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广大教师投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⑥题材优秀影片展播活动。

    ⑦代教师好故事征集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向全社会征集反映教师高尚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好故事。

    ⑧教师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来源:新浪网2019年9月7日)

    材料四:9月9日,湖北省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主持大会,省政协主席徐立全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会上宣读了楚天园丁奖、湖北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决定并颁奖。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贺,向全省76万多名扎根基层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

    蒋超良在会上指出,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抓好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同时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和完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体现教育优先原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

    会上,湖北省优秀教师代表韩伟、吴又存、何成才、刘经南作了发言。

(来源:2019年10月10日荆楚网,有删节)

阅读下而的义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但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如今,一个名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分别位于南极、智利(2个)、墨西哥、美国本土、夏威夷(2个)和西班牙,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经过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上9点公布:人类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照片或将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的构造,例如其吸积盘的形成过程,喷流的方向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说:“这将是目前为止最漂亮的一张黑洞照片,即使不能达到期待的清晰度,也将让我们与黑洞本质更近一步。”

(摘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

材料二

    黑洞首张照片一经发布就引发关注热潮,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引发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Р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表示,公布黑洞照片这一天文盛事激发了包括中国网友在内的全球民众对于黑洞乃至天文学领域的关注与讨论热情,引起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这是天文学最新研究成果与科普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案例,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发: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最终要见到黑洞的“真容”,要将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转换成黑洞的图像。

(《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环球网》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是好运气!”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

    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摘自《人民日报》》4月1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大学和迪金大学的研究发现,天花板过高的房间与考试成绩较差之间存在联系。他们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建筑设计会影响我们完成任务的能力。研究人员分析了2011年至2019 年期间澳大利亚一所大学三个校区的 15400 名本科生的数据,并根据考场天花板的高度比较了他们的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学生在天花板较高的考场考试时,得分低于预期。

负责这项研究的伊莎贝拉·鲍尔说,目前还很难确定原因是房间本身的大小,还是学生密度和隔热性能差等因素(这会导致温度和空气质量出现波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脑和身体。鲍尔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些空间通常是为考试以外的目的而设计,如体育馆、展览、活动和表演现场。”她还说:“关键的一点是,天花板高的大房间似乎对学生不利,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大脑机制在起作用,以及这是否会对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影响。”

这一结果支持了鲍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做的实验,即测量置身于不同房间参与者的大脑活动情况,同时控制温度、照明和噪音等其他因素。她的团队利用一种叫做脑电图的技术,将电极连接到头皮上测量脑细胞的交流情况。她的团队改变了房间的大小,并记录了大脑的反应。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心率、呼吸和出汗情况,以确定人们是否能无意识地察觉到环境变化。在这些虚拟现实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只要人们坐在较大的房间里,大脑就会产生与集中精力完成一项艰巨任务相关的活动。这让他们质疑,在大空间中完成任务的表现是否会降低。鲍尔说:“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很好奇能否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数据集中,看看在体育馆这样的大空间中,在必须集中精力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时,是否会导致表现变差。”

(摘编自邬眉《建筑设计影响考试成绩?》)

材料二:

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来说,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是学校建筑的设计和教室内布置方面同样也能影响学习成绩。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学校建筑的设计对孩子的成绩影响竟然高达25%!研究人员针对7 所小学里的不同班级的 751 名学生所使用的34间教室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最终他们发现,无论是校舍的建筑样式还是内部装饰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建筑的整体布局是首先需要认真考虑的,选址要开阔、建筑面积要足够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玩耍,而整体布局之下的细节设计尤为重要。每一所学校的建筑物都拥有许多间教室以及各种活动室和实验室,这些房间需要设计各种风格的走廊来连接,很多学校在设计走廊的时候,往往只考虑追求美感,把走廊设计得过于复杂,结果有些学校的走廊像迷宫一样复杂。但是研究发现,如果走廊设计得过于复杂,学生就会在换教室或实验室时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开始上课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平复心态,这样一来就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了下一节课或实验的质量。而设计简洁便利的走廊不仅能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教室或者实验室,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之前人们认为窗户外的景色会引诱学生们上课开小差,故而很多学校的设计者都刻意回避了教室窗外的景观设计。其实不然,从室内能看到窗外错落有致的景观能给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听课间隙看一眼窗外的美景,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和享受,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好处。

过去人们总是把“安静”当成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但其实轻微的背景噪音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必要的。假设教室环境过于安静封闭,连掉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到,翻书声、写字声甚至是稍微粗重一点的呼吸声都能被放大,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使人心情宁静,反而会因哪怕一点声音的出现就能扰乱人们的心神,对孩子来说,这种负面影响比成人更甚。因此,教室窗外传来一点自然界的声音是必要的,就像歌里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确实能起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教室内部的设计也需要细加考虑,仅仅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新鲜的空气以及一年四季都对健康有利的温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细心设计。比如,教室布置的色彩和桌椅样式的选择就有很多考究,都对学生们的成绩影响深远。在色彩选择上,一些小学的教室喜欢布置得五彩缤纷,但纷乱复杂的颜色布置和浓烈的颜色选择都会让人有一种杂乱和拥挤的感觉,并不适宜进行学习。而且,在地板、墙面和桌椅的颜色选择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也有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开发情商的阶段,需要培养他们活泼外向的性格,同时也因为他们刚刚进入学校环境,比年龄大的学生有更多的不适应性,因此低年级教室要以暖色调为主,暖色不仅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还能让人放松心态并且产生空间被拓展的视觉效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开始了学习进程,为了能让他们更加集中精神学习,教室内最好是选用偏冷色调,以蓝色为例,它能让人沉静、冥想。

桌椅的样式和室内装饰也不可忽视,对于学生而言,从家庭到学校的环境转变对他们的冲击很大,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能找到家的感觉,教室里需要营造温馨的气氛,过于程式化的桌椅和室内装饰都会给人造成疏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通常都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总是谨小慎微,言语行动战战兢兢,这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真是一个灾难。

(摘编自郑元君《学校建筑风格也能影响成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