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新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

淘米水的妙用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作饲料、肥料

(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
(3)、选文第④段中划线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 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 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 年有 600 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 年这个数字增加到 1500 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 5 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________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角色的复杂心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技术与永磁体

    ①提到永磁体,你大概会觉得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辆普通的汽车的电动座椅、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雨刮、空调器等几十个部位,都要使用到各种永磁电机、永磁电动器件和永磁声响器件,这些都离不开永磁体。

    ②永磁体是指能够长期保持吸引铁质物体的磁性材料。它们磁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最大磁能积,如果磁能积越大,那么实际应用需要的永磁体的体积将越小,用量和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③当前永磁体中磁性能最强、应用最广的是稀土永磁材料,主要为Nd﹣Fe﹣B系永磁体。

    ④Nd﹣Fe﹣B系永磁体,是1983年由日本和美国学者发明的具有最高磁能积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它的磁能积非常高。Nd﹣Fe﹣B永磁体的吸力可以达到自身的600倍,也就是说一块60千克的永磁体可以吸起重达36吨的集装箱。它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也是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永磁之王”的研制成功,使各种永磁器件实现了超小型化。 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000cc汽车发动机上采用这种永磁体后,发动机重量减少近50%,体积也小了将近一半

    ⑤在Nd﹣Fe﹣B稀土永磁制作的电机中添加极少量的镝和铽,就能够使电机中的磁铁变轻90%,它们是绿色能源产品的魔法配料。稀土元素镝和铽非常紧缺,世界上99%的镝和铽产自中国南方的广东、四川、江西等地。但开采过程却充满污染风险,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可能会进入溪涧和河流,破坏稻田及渔场,污染水源,会引发极其恶劣的环境问题。严重缺乏稀土的日本和富产稀土但封存了本国稀土矿的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稀土,给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

    ⑥随着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对磁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纳米技术来提高永磁体磁性是目前科学研究主攻方向。

    ⑦通过研究发现,只要在纳米尺度上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复合在一起,就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制作出新型永磁体。这类磁体由于同时兼具了软磁材料的较高剩磁和永磁材料的较高矫顽力两大优势,新型永磁体就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磁能积,因而具有了超强的磁力。

    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在积极研究用纳米技术制造一种被称为“纳米复合永磁体”的新型稀土永久磁铁。它是利用纳米技术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相互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⑨根据理论推算,利用一片直径为12.5厘米的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永磁体,将足以吸起7吨重的卡车。新型永磁体的磁能积的大幅增加,将大大缩小永磁材料体积,可以使新兴的电动汽车更加小巧灵活,也可以使庞大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变成便携手提式,甚至可以使曾经难以想象的10兆瓦风力发电机成为可能,进而形成小到可以放进掌心,却可以为一艘小型邮轮提供动力的强力磁铁。

    ⑩不但如此,新型永磁体大量使用了廉价的铁元素,降低了稀土元素特别是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镝和铽的用量,减小实际使用的体积和质量,从而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并有效提高了磁性能。这非常有助于减少世界各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有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官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植被开启、打光以后,颊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连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植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昧。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选文有改动)

【注】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名是母亲

梁军年

    ①母亲总是家庭竞赛的最后一名,说来奇怪,母亲是一个做事利索的人,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却总是那个注定最后一名的人。

    ②小时候玩弹子跳棋,全家六个人一人分占一个颜色,刚好摆满整个棋盘。为此父亲总是说,幸好家里六口人,幸好这棋盘是六角形的,所以全家才能聚在一起厮杀得别样开心。

    ③我和哥哥像猴子一样耐不住性子,下弹子跳棋的时候,总是想着借别人的棋子连跳数步,两个姐姐和父亲也会想着办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母亲慢悠悠地跳着棋子,每次都被落在后面,就这样母亲还不忘操心我们的棋路,时不时提醒我们走这步走那步,等到一盘杀完,我们都取笑母亲,自己的棋路没看好,还来操心我们。

    ④后来发现母亲不但棋下得慢,每次全家行动的时候,也总是拉我们的后腿,毫无意外地成为最后一名。

    ⑤全家出门干农活,母亲总是第一个喊着出发,可是每次我们几个孩子蓄势待发等着上路的时候,母亲总是急急忙忙地从房子里跑出来,手里提着水壶,收割用的镰刀和吃的干粮,然后在我们的齐声抱怨里,母亲急忙跳上车,接着是父亲的总结,每次都是你喊得最凶,却每次都让我们大家等你。

    ⑥中午干完农活,我们都累得不想说话,母亲却还要张罗饭菜,选一把芹菜,切几刀面,灶间的大火燃得断断续续,紧张的时候,母亲猛吹一下灶里的火,然后很紧凑地往锅里倒油添菜置水显得利索有序,一番忙碌后,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一家人围在桌前,却迟迟不见母亲过来。

    ⑦原来最后一名的母亲,把面条盛在碗里,就跑去收拾菜园,我们叫嚷着母亲赶快吃饭,两个姐姐不满地抱怨母亲,你再不吃,我们都没法洗锅了,只有母亲不紧不慢地说不着急等饭凉了吃得快。

    ⑧就这样最后一名的母亲在菜园里忙碌上一阵,等到田埂上堆起一堆草叶,母亲才抱起那堆草叶扔进猪圈,拍拍手说饭菜该凉了吧,一边的姐姐早就不满了,说都在等你,你就不会先吃饭。

    ⑨农村的冬天,崎岖的路边全是冰雪,有时候天气转暖,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我们几个兄弟姊妹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棉鞋,蹦蹦跳跳地躲过那些水坑,整个冬天都是跳来跳去的记忆。母亲缝制的棉鞋笨重而又厚实,穿在脚上像是两只沉重的小船。母亲特意在鞋面里塞上厚厚的棉花,穿在脚上冬天就变得不那么可怕,我们四个孩子每人一双棉鞋,整个冬天就会变得特别踏实温暖。

    ⑩然而这种棉鞋很容易受潮,遇到一丁点儿水就会湿成一片,记忆里的冬天,我们几个孩子早早钻进暖和的被窝里,每次都是最后一名入睡的母亲,把我们潮湿的棉鞋一一整齐地摆放在炉边,母亲一边整理一边唠叨,这鞋都潮成什么样了,穿着一定不舒服。

    ⑪工作后,我回家看望父母,为了一件事,等着和母亲一起出门,我站在院子里,碰见路过的邻居二婶,闲聊了一阵却还不见母亲出来,于是耐不住地抱怨,怎么这么久了还不出来,真是急死个人,二婶笑笑道,这么慢还不是为了你们,为给你们做好各种准备。

    ⑫突然地,时光倒流,往事上演,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场景,我读懂了母亲,我们总是抱怨她最后一名,却不知道她的最后一名竟然是为了我们。

    ⑬惭愧的是,作为人子,许多年后,我才真正读懂总是最后一名的母亲。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第6期,有删改)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殊

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寒冷,年平均气温-25o℃;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o℃,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一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相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 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奇丽风景。

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全部生物,更吞噬过不少英勇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事实上地表却很坎坷,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妙的造型。

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凹凸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特别松软,人走过去, 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疆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列。南大洋贯穿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犹如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披荆斩棘。

即使在夏季,海里依旧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疆,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别。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觉,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妙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须要水面比较安静、同时气温又特别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 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接着凝聚,最终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态,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起先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特别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溶化过程中, 因重心变更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欣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嘉奖。

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接着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殊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