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19年科学一模考试试卷
他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实验室制取氢气类似的装置,如图甲,用矿泉水瓶收集体积分数分别是5%~100%的氢气若干瓶;
步骤2:将瓶子倒扣后打开瓶塞,架在火柴梗上如图乙,用另一根火柴点燃氢气,实验现象如表:
H2体积分数/%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点燃时的现象 | 不燃不爆 | 弱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强 爆炸 | 弱 爆炸 | 安静 燃烧 | 安静 燃烧 |
小明和小涛在做如图甲所示的“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实验.
序号 | 瓶质量m/g | 移开距离S/格 | 悬线长度L/格 | 来回时间t/s |
1 | 20 | 3 | 12 | 2.1 |
2 | 40 | 3 | 12 | 2.1 |
3 | 60 | 3 | 12 | 2.1 |
4 | 60 | 2 | 12 | 2.1 |
5 | 60 | 1 | 12 | 2.1 |
6 | 60 | 3 | 9 | 1.9 |
7 | 60 | 3 | 6 | 1.5 |
学生 | 实验方案 |
甲 |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乙 | 第一天两只手背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
丙 |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丁 | 在另一同学戊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同学戊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⑴【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KCl、K2SO4;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
⑵【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①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1{#/blank#}.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 |
{#blank#}2{#/blank#} |
证明猜想Ⅳ成立 |
⑶【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blank#}3{#/blank#}(选填“是”或“否”).
序号 | 扇叶宽度/cm | 扇叶长度/cm | 扇叶倾斜角度° | 纸片被吹起的角度° |
1 | 3 | 7 | 30° | 30° |
2 | 2 | 7 | 30° | 20° |
3 | 3 | 4 | 30° | 20° |
4 | 3 | 7 | 45° | 40° |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县的一所中学的同学在利时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PM2.5 |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午时段 | |
(车流量最少)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第1组 | 19 | 89 | 43 | 97 |
第2组 | 22 | 83 | 38 | 98 |
第3组 | 20 | 86 | 41 | 99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