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8-2019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们的神奇“耳朵”

①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固,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但是,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500赫兹的声音,狗的听觉的最高极限是60000赫兹

③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振动波叫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它们。使用次声波进行通讯却是一些动物的拿手好戏,(  )音调低沉的次声波能通过地面贴着土层传播,声音的来源无法被辨认,(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次声波还具有传播距高极长的优点,因此,一些雄性动物经常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今。

④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是另外一类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却被鸟类中的油鸱、金丝燕,喷乳动物中的蝙蝠、海狮和鲸类等广泛利用,例如海豚和海豹可以发出和听到水下高达18万赫兹上下的声音。

⑤哺乳动物的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廊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内有弹性软骨支持,成为高度精巧而灵敏的集音装置。不过,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类哺乳动物耳廓的构造却很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耳朵”。

⑥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硕大的“招风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声音的面积,从而更清楚地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

⑦耳朵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直径约为2米,听觉非常敏锐。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还能顺便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对短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了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 B、文章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但是动物却能听到。 C、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耳朵的特点和功能。 D、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的耳朵比人类的耳朵更灵款。
(2)、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3)、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如果…那么… D、不仅…而且…
(4)、第⑥自然段中“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句中“一般来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动物可以听见,但是人类是听不见的。 B、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但是却被有些动物广泛应用。 C、一些雄性动物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极长的优点。 D、大象的耳朵不仅听觉敏锐,还可以散热降温,驱赶蚊蝇。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叶脉:植物的指纹

李天平

①漫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之中,迎面而来是满目苍翠。一片片绿叶,铺就了海南热带雨林漫山遍野的绿,海南的热带雨林里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②在全球数十亿的人口中,一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的叶脉正如人类的指纹一样,是唯一的存在。通过掌握叶脉的规律,可以辨别出植 物的物种,进而开展后续有关物种的调查研究。一般情况下,通过植物的花朵 和果实更容易判断物种,但是在花期和果期之外的时间里,这个方法就失效了。

③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绿色的“巨伞”之下,能帮助我们观察叶脉的阳光,是这里的“奢侈品”。从逆光的方向,看阳光照射下的叶片,纵横交错的线条将叶片撑展开来。这些线条里,有的随意穿梭,有的整齐排列,它们就是维管束植物的“指纹”——叶脉。

④对植物而言,叶脉既是输送营养物质的血管,也是支撑起叶面的骨架,又是叶片的生命线。古生物学家也必须以树叶化石上的叶脉作为鉴定该植物的依据。

⑤强韧的叶脉负责支撑起整个叶片,当树叶枯黄掉落到地面,叶肉经过自然分解后就能看到叶脉。但是自然界的腐化中很难看到完整的叶脉,落叶在干枯的过程中也会变形。

⑥自然界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曾有幸在海南黎母山热带雨林的天然石臼中,发现了叶肉自然分解后留下的较为完整的叶脉。石臼中的小水坑积攒了一些树叶,在水的浸泡中,这 些树叶没有像枯叶那样卷曲变形。整片叶子的叶肉经过均匀分解后,纵横交错的叶脉清晰可见,让人对这天然的艺术作品不禁心生赞叹。

⑦在观赏一片叶子时,我们可以试着像植物分类学家那样,通过叶脉的走向来判断植物的种类。平行脉与网状脉是叶脉常见的分布形式。顾名思义,平行脉的主要特点是除了主脉之外,其他各脉都平行延伸,不分粗细。这类叶子通常又长又窄,例如兰花、竹子、香蕉、棕榈等植物的叶子。

⑧网状脉的纹理错综复杂,它们的侧脉分支成网状,这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叶子)叶脉的特征。大多数的被子植物(种子藏于果实内的植物)都是双子叶,叶片比较宽阔,叶脉为网状脉。

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枝繁叶茂,是一片物种多样的丛林秘境。相比于温带的森林,热带雨林里的植物辨识难度要大很多, 一片叶子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打开雨林秘境大门的钥匙。

(文章有删改)

阅读短文
    如果动物界有长寿奖的话,毫无疑问,获胜者一定是象龟。象龟是陆地龟里最大的一种。为啥叫象龟呢?因为它的腿太粗了,跟大象腿有一比,所以被叫作象龟。不过象龟还不是最老的,这个世界上古老的东西多着呢!象龟跟它们比起来,还是小字辈,还感觉自己很萌呢。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红杉,它已经生长了2000多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①它直径约8.5米,高达115米,足足有30多层楼房高。由于它长得太高,至今还没有摄影师能够成功地在一张照片里拍下它的全貌。

    巨型红杉确实够老的了,不过还有比它更老的。那就不是“活的”了,谁呀?——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这样庞大的建筑是六七千年前的,真是了不起的杰作。

    还有比金字塔更古老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陨石坑。②它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留下的“伤疤”,这个陨石坑大约49000岁了,金字塔就比它年轻多了。

还有什么更古老的吗?——猛犸象的化石,100万年前它们曾在北美洲辽阔的草原漫步。猛犸象的个头和今天的大象也差不了多少,可它的外形真是太强大了,那个象牙长得怎么那么奇葩啊?不过,大约在1万年前猛犸象灭绝了。猛犸象灭绝的原因现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人类的捕杀,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

    猛犸象还不是最古老的,比猛犸象还老的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大家都太熟悉了。

    比珠峰更古老的——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暴龙化石。暴龙是科学上的称呼,霸王龙是人们根据它彪悍的食性,送给它的“绰号”。

    比暴龙更古老的,有我们的地球,约46亿岁了。书上说,月球的年龄与地球相仿,这个说法可不太准确,根据阿波罗13号带回的月球岩石标本,月球估计有60亿~70亿岁啦!

    ____,月球也不是最老的。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科学家认为,宇宙已经存在100多亿年了。

(节选自罗伯特·E.威尔斯《妙想科学》系列)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罐头,真没有那么不健康 

王涵 

     ①听到“罐头”,我们通常想到的都是“垃圾食品”“不新鲜”“没营养”“有防腐剂”。但罐头真的有那么不好吗?

     ②随便拿起一盒罐头,你就会发现保质期很长。以上海某罐头品牌的香菇罐头为例,它标示的保质期是3年。而根据罐头食品联盟的说法,一般的罐头食品在加工后至少两年内能保持比较好的风味,两年以上的罐头食品依然安全。只是时间太长的话,食物的颜色、质地可能会有变化。

     ③很多人认为,保质期长是因为罐头里添加了防腐剂,其实,罐头发明的时候,化学合成防腐剂都还没有出现。

     ④罐头发明于拿破仑时期。当时法国政府悬赏12000法郎,征求低成本、耐长途运输,且能长期保存食物不变质的方法,向军队提供食物。一位名叫尼克拉斯.阿佩尔的厨师发现,把食物放在密封的玻璃罐里并进行加热可以保存几个月。尝过他保存在玻璃瓶中食物的海军曾评价道:“各种豆类和青豌豆,无论有没有加盐,都保留了刚采摘的蔬菜所具有的新鲜和风味。”于是他成功地得到了那12000法郎。

     ⑤不过当时阿佩尔并不知道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才终于断定,造成食物腐烂分解的主因是微生物,而微生物可以用加热的方式杀死。高温加热消灭了罐头内的微生物和灭活酶,而加热结束后的真空密封又阻止了外界微生物与罐内食物的接触,因此罐头不需要防腐剂就能防止食物变质、腐烂。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吃的罐头,不加防腐剂即可长期保存的原因。

     ⑥现在工业化生产的罐头卫生标准更为严格。为了保持原材料的新鲜度,罐头品牌会在果园或渔场附近设厂,蔬果、海鲜成熟采摘或捕捞后就会迅速被运到加工厂,然后是清洗、切块等初步处理过程。接着,食材装罐并进行高温加热,温度是116-121℃。高温杀菌步骤结束后再对罐头进行真空密封,罐内食物与空气、外界细菌微生物等完全隔绝,因而就减缓了罐头内食物变质的速度。所以,罐头保质期长并不是因为防腐剂,而是因为加工工艺。

     ⑦我们对罐头一类的加工食品还有一个常见的评价是,它们又要加工又要放得久,不如新鲜食品有营养。不过,“没营养”很可能也是我们的误解。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的文献综述显示,罐头制作过程中的高温加热____会使食物流失一部分维生素C、维生素B,____罐头的真空密封性也隔绝了氧气,从而减少了营养的流失。

     ⑧新鲜或冷冻食物需要烹调食用,加热过程会导致15%~55%的维生素C以及11%~66%的维生素B的流失,具体流失多少要视食物的种类而定。而罐头食品避免了储存和加热步骤的营养流失,整体上营养成分与新鲜或冷冻食品相差并不大。

     ⑨康奈尔大学在研究中还发现,罐头食品的加工工艺甚至能提高部分维生素的稳定性和效用,即在115℃温度下加热25分钟,相比于新鲜甜玉米,能够增加大约44%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能够增加55%的阿魏酸。阿魏酸作为一种抗氧化成分,与其他抗氧化成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稳定性和效用。

     ⑩所以说,“罐头没营养”只是我们对于加工食品的一个刻板印象。相比于你吃的稀饭馒头,一盒沙丁鱼罐头的营养可丰富多了。 (有删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北半日导航系统

    ①要是在野外迷了路,你会怎么办?一定有多人选择——“导航”。有人会问:现在已有的导航系统中,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系统叫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主要来自美国空军建设的系统,它一直占领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果____。

    ②北斗还能干什么?除了用于军事,也能救人性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疫情最严重地区急需各类民用、日用物资,情况____!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确投送应急物资。在湖北,在北斗卫星的民航下,一架消毒防疫无人机单次喷

洒的面积可以达到5000平方米。除此而外,它还能覆盖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

    ③你可能会问:北斗性能稳吗?相当稳!在吸取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____的思想,三种轨道、三种频段,既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又让北斗更加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好用。

    ④因为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北斗的产品已经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各类用户数量已突破了5亿,中国北斗正成为全球的北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