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肉食者

②大小之

我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中以曹刿为主,以鲁庄公为宾,塑造了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军事才能的曹刿这一形象。 B、《曹刿论战》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斗的过程和战后总结。 C、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D、《邹忌讽齐王纳谏》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挫折
        ①一对农村夫妻四十得子,因而宠爱有加,在蜜罐中长大的儿子养成了一意孤行的脾性,做事毛毛糙糙,就连走路也走不好,时常跌进水田里,很是让望子成龙的父母焦心。
        ②儿子7岁那年,顺理成章上了小学。顽皮的他走路喜欢东张西望,不是弄湿了鞋子,就是弄脏了裤子,哭鼻子成了家常便饭。做母亲的整日跟在他后面洗,也无法让他能穿得干净。
        ③一天,孩子的父亲带一把铁锹去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在上面断断续续地挖了十几道缺口,然后用棍棒搭成一座座小桥,只有小心走上去才能通过。那天放学,儿子走在田埂上,看面前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小桥,很是诧异。是走过去,还是停下来哭泣?四顾无人,哭也没有观众啊。最终他选择了走过去。当背着书包的他晃晃悠悠地通过小桥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没有哭鼻子。
        ④吃饭的时候,儿子跟爸爸讲了今天走过一座座小桥的经历,脸上满是神气。做父亲的坐在一旁,夸他勇敢。以后,他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惹过麻烦。
        ⑤妻子对丈夫的举措有些不解,丈夫解释道:“平坦的道上,他左顾右盼,当然走不好路;坎坷的路途,他的双眼必须盯着路,因而走得平稳。”
        ⑥如果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一味地给他们提供顺境,让其想法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等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必然会经受不住打击,而立刻产生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拖一把铁锹,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设置沟壑,把平坦的大道变成窄道,让孩子勇敢地走上去,这样,他们就会专注于脚下的路,才不至误入岐途。
        ⑦挖断孩子前进的路,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习惯,他们今后的人生就会少些失败多些成功。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棉麻,到后来的人造纤维尼龙、的确良。其实,各种纤维制成的衣料都有局限,比如棉质服装虽然舒服,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容易吸引眼球;丝绸虽然轻薄柔软,但容易起皱;麻类虽然凉爽,但穿在身上总有刺痒感;化纤虽然平整,却难与皮肤亲和。而眼下又兴起了“绿色服装”、“生态服装”,人们又重新选择了天然纤维,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开始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的生物布料。
      ②大豆一直是博得大众喜爱的食品。现如今,大豆也不再仅仅用来磨豆腐、榨豆浆,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因此称之为“绿色纤维”是再贴切不过了。经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大大提高了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还能抗茵、防静电。它除了具备以上各种纤维的优点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选择的余地,再加上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还符合免烫、易洗的潮流,更是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另外,穿上大豆蛋白纤维衣服,最值得自豪的是可以这样宣称:“我的衣服可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哦!”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宠爱,玉米纤维也不甘示弱。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装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
      ⑤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玉米纤维则完全是从玉米这样可循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中提取,因而不会污染环境,更能被生物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正可谓取自大地,再回归大地。
      ⑥此外,玉米纤维还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玉米纤维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宇航服。
      ⑦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布料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决定视野高度

方文山

    对我来说,阅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当你喜欢某件事物,就会产生自发性吸收的强烈动机。我从小就对文字很有“感觉”。虽然家里从没有刻意引导,我念的学校读书风气也不是很盛,但我就是自然而然的爱上了阅读。

    家境并不宽裕,从小到大我从来不知“零用钱”为何物,家里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藏书”。小时候,一度还以为“零用钱”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

    如果我想要有“零用钱”,得自己想办法才行。我的打工经验很丰富,捡废铁丝或饮料铝罐卖钱、在电子工厂与建筑工地做小工、送过报纸、做过广告派报生、当过高尔夫球场的杆弟。中学以后,打工的钱还会上缴一半贴补家用,能买书的资源自然也不会太多。

    就读中学时期,经常到旧书店站着“白看”。看的多半是一些唐诗宋词或新诗诗集,比较少看小说。诗词集即使只有寥寥数行字,也是自成结构的完整作品,可以快快看完几首,再放在心里慢慢琢磨。

    二

    那一段时间,我接触了不少洛夫、夏宇、席慕蓉等人的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席慕蓉,我对她的创作一见锺情,她的作品影响我很深。我后来写了一首《七里香》,就是为了对她致敬(《七里香》是诗人席慕蓉的代表诗集之一)。

    席慕蓉的语言美丽流畅,转喻浅显易懂,她的诗中没有声嘶力竭的大悲大苦,没有太深刻、太沉重的国仇家恨,只有婉约嬝娜的凄美爱情。诗裡的生生世世、思念、寂寞与等待,其实跟流行歌曲想表达的意念很类似,对一个十几岁的惨绿少年来说,是很容易入门的东西。

    有人觉得我的歌词创作极富中国风与画面感,而且重视押韵容易琅琅上口,我想这是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唐诗宋词有一种优雅的韵緻,而比起格律工整的唐诗,我又更喜欢宋词。宋词字句结构比较有变化,而且本来就是搭配旋律传唱的。《浪淘沙》、《虞美人》等都是词牌名。说穿了,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只是宋词服务的对象是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而当今流行歌曲服务的对象则是普罗大众。宋词词人中,我又特别喜爱婉约派的李煜、李清照等,他们都擅于以景喻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文字多有画面感啊。

    三

    当年阅读这些作品的初衷,只是单纯被它们的“美”深深吸引,其实并没有想到这点点滴滴的累积、浸润、酝酿,日后竟会成为我工作中的养分。

    大家看我写的情歌歌词,或许以为我只读那些抒情缠绵、只着墨于儿女私情的软性作品。但事实上,我在阅读上是“杂食性动物”,新诗、散文、小说、时事评论、现象观察、科普书、历史书、旅游书、美学书、文物考,我都有涉猎。现在为了写歌词,也会刻意去找一些特定领域的书籍来参考,比如说,创作“青花瓷”前,我采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创作“刀马旦”时,则认真研究过京剧。

    我的阅读种类一向相当驳杂,每一种类型都能带给我乐趣与收获。阅读就像饮食,如果“偏食”,只“摄取”某种文类,吃“软”(感性作品)不吃“硬”(理性作品)的话,大脑就很容易“营养不良”。不仅思考角度就会被限制,也较难培养客观、独立的观点。

    四

    形容人著述甚多的成语叫做“著作等身”,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恐怕不大有机会,但是,“阅读等身”绝对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你的阅读有多少,你的(视野)高度就有多高。没有几件事能比“阅读”更划算、投资报酬率更高了。作者将他数年、数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浓缩、凝结,写成一本书,读者只要花极短的时间就能经历,纵使不能通盘领略,但多少能留下些许痕迹,还有什么买卖比这件事更上算

【注释】①袅娜;柔美的样子。②惨绿少年,本指穿暗绿衣衫的少年,在此指彷徨忧愁的少年。③上算:划算,不吃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