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本”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 1 | 1 .5 | 0. 7 | 71 .8 | 6 .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 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
||
会议名称 |
时间 |
会议的主要贡献 |
中共一大 |
①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② |
1922年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③ |
1935年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中共七大 |
1945年 |
大会确立④。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制作
材料二:桐梓县某中学的历史社团在“红军长征桐梓纪念馆”,举行了“传承红色文化,聆听家乡长征故事”的研学之旅,通过研学同学们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两进桐梓,点燃革命火种的史实,并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革命乐观主研学之旅实地照片义精神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