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本”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

1 .5

0. 7

71 .8 

6 .9

1956年

32.2

53.4

7.3

7. 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