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弟子问大师:“天底下谁最睿智?”
“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者。”大师答。
“谁最强大?”
“善于自控者。”大师答。
“谁值得尊重?”
“自重并敬重邻里者。”
“大师所言,皆显而易见。”另一弟子说。
大师微微一笑:“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行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行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①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幕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②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动物的卡通图象,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③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行动,在网上雅送贫困山区出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筹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上述三项公益行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个孩子把一勺盐倒入一杯水中,惊奇地发现,盐一会儿不见了。父亲告诉他:“孩子,盐没有消失。不信,你尝尝。”孩子舀了一勺,咸的;再舀一勺,还是咸的;到了最后一滴,还是咸的。父亲说:“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这世上的许多现象和道理,就和它一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爱因斯坦
有一个学画的人,他画了两只羊、两条绳子,老师告诉他,画一条绳子就足够了,因为只要牵走一只羊,其它的羊都会跟着走的。他实地观察了一番,果然如此,即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开,都跟着大帮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975年,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宣称自己找到了一个不用“教”就可以让任何人在20分钟内学会打网球的办法。他曾在美国ABC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中教一位叫莫莉的因身体笨重行动不便且身穿木桶一样长裙的女人打网球,他告诉莫莉不要担心姿势的美丑和步伐的对错,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20分钟后,莫莉成功学会了打网球。对于成功,添·高威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表现=潜能-干扰。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注意: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以前,总会看到晴天里各家各户晾晒的“万国旗”,以及人们聚集在一起曝背聊天。特别是梅雨天后,都会翻箱倒柜把衣服、被褥拿出来晒晒,作家张爱玲曾说:“这叫晒富”。其实那时的人家穷,没什么富好“晒”,“晒”的只是认真生活的劲头。而在当下网络时代,“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此类现象被称为“晒文化”。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或经历感受。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