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默写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会考)检测试卷

根据提示填空。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4)、求之不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5)、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从容;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生机。
(6)、有一部叫《潜伏》的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剧中很多经典的台词极富哲理,如“时间就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一语道破时间的真谛,古诗词中也有很多表“时间”哲理的诗句,请你写一句
举一反三
人文悦读

去艾青先生故乡

钱红莉

①艾青先生故乡,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

②先生老家,大极,无数房子,一进又一进,灰了,旧了。走着走着,至一中庭,天井储满白亮亮的阳光。墙壁阴影处,挂一匾额,《蒋氏家训》,松花黄的底,衬几行淡青的字:一戒溺爱护短,要严慈相济。二戒重男轻女,要一视同仁。三戒粗暴任性,要说服疏导。“二戒重男轻女”——民国时期的乡绅,早有如此心胸眼界,着实了不起。艾青先生自小便生长于这样自由气氛的家庭,难得。

③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照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生日宴会。

④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

⑤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

⑥十几位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青葱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依然在,未曾消逝。

⑦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打印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其中一个女孩,默默等在最后,腼腆不前。她的老师牵着她走向蓝蓝,帮她寒暄介绍……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

⑧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

⑨一直相信,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

⑩我们去赤松镇,参观佛手园。来得不是时候,佛手的果实十月成熟,那时该是满目橙黄,雍容交错,像抒情的动词,生生不息,绚烂多姿。如今,一派青色,郁郁累累于枝头,温柔沉静。也好,人世过于喧嚣,适当的寡言,何尝不是一种净化?

⑪出佛手园,远处有山,山中有岚,有云。岚清,云白,____。除了爱,还有眼前这山川草木。小小人类身处自然,永不孤单。那些草木,那些动物,那些自然界中的生灵,各安其所,相处自洽。而人类,不免焦虑,屡屡焦虑,内在小宇宙紊乱,何不走到自然中,谦卑蹲下,去学习一株草、一颗露珠的宁静?

⑫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

阅读理解

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诗豪”?

班级同学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刘禹锡生平及相关作品集录】

唐代宗大历七年,刘禹锡生于嘉兴县嘉禾驿后。

贞元九年,登进士第;两年之后,再登吏部取士科,被正式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时年21岁。

【甲】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 , 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节选)

永贞元年,刘禹锡是革新派的核心成员。同年,腐朽势力反扑,历时一百多天的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凄凉地”。时年33岁。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

(《秋词》)

十年后,朝廷征召回京。他准备重新振作,力图有所作为,时年43岁。

【丙】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因作上诗,刘禹锡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他借古言今,将忧国感时、臧否人物、表达心志等诸多因素融入到诗文中,时年50岁左右。

【丁】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 , 石列笋虡 , 藤蟠蛟螭。竹万竿,夏含凉飓。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洗心亭记》)

【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武宗会昌元年,刘禹锡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次年病逝,享年71岁。

【注释】①下国:诸侯国,此指天下。②特达:杰出的功业。③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诗中实以桃花比喻新兴权贵。④章章:著名。⑤弭:消除。⑥槃:回旋,弯曲。⑦坌:并,一起。⑧榱:橡子。⑨墀:台阶。⑩虡(jù):柱子。⑪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