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苏教版2018-2019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滚草的坚持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洲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使整个植物体变为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呢?

(1)、风滚草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
A、枝条卷曲 B、茎的基部 C、根的弯曲 D、叶子的卷曲
(2)、从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什么(    )
A、风滚草是靠风滚动的。 B、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风滚草。 C、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3)、认真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它是什么句式?(    )
A、设问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反问句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仙人掌

    ①烈日炙烤着大地,沙漠上粒粒沙石反射出灼目的光晕,到处是恼人的炙热,到处是难耐的干渴,然而就在这60℃的灼热的沙漠上,满身是刺的仙人掌却傲然存活。

    ②这顽强的生命力是怎样赢得的呢?原来为了适应干旱艰苦的环境,仙人掌有自身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③干旱地带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仙人掌也不例外。它的根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这有利于它们从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中吸收更多的水分,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④仙人掌的茎叶起了很大变化。它的茎秆又大又粗,而且肉质化,很像水果的果肉,这有利于它贮藏更多的水分。仙人掌在水分供应充足时,积极吸水,把水贮存在自己像果肉一样的茎中,一旦水分缺乏,贮水的茎就把水供给周围的组织,满足整个植株的生存需要,在沙漠上往来的行人口渴时,往往劈开仙人掌的茎,取它里面的积水来解渴。

    ⑤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叶子严重退化,有人做过实验,连续6年不给仙人掌供水,它仍然能够活下去。由于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茎秆就承担了这个重任,进行光合作用,供给整个植株营养。

⑥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娇气,它不需要人们特别的照料便能茁壮成长,而且它的用途还非常广泛。

    ⑦仙人掌的果实是紫红色的,呈椭圆形,大一点的果实有鹅蛋那么大,汁多味甜,除了可以当作美味的水果食用外,还可用来练糖和酿酒。

    ⑧有的仙人掌茎片,经过发酵加工,可以做成饲料;仙人掌树上经常会有一种叫胭脂虫的小虫子,能用来提炼名贵的红色染料;在农村,干枯的仙人掌还可以当燃料用;仙人掌高大的片状茎像板子一样,可以做建筑材料,建造农舍。

    ⑨世界上已知的仙人掌有一千多个品种;高的、矮的,圆的、扁的,绿的、紫的,开花的、不开花的,结果的、不结果的,这一千多个品种有一半生长在墨西哥。墨西哥境内多山缺水,仙人掌耐旱,根须又长又发达,当地农民利用它来防止水土流失、固定流沙,保护农田。小一点的仙人掌还可以种到花盆里,放在桌角窗台当作观赏植物。

    ⑩仙人掌凭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最酷热干旱的艰苦环境中生长着,而且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它虽然浑身是刺,貌不惊人,外表比不过高大挺拔的乔木、摇曳多姿的奇花异草,但仙人掌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的坚忍顽强和它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却是一种独特的美丽。可以说,仙人掌是个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影戏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________以牛皮和驴皮作为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

    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________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________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霉菌的功与过

    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北京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也会进入“三伏炎蒸,汗流如雨”的“桑拿天”。这些日子闷热、潮湿,气压变低,为霉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②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常见的有曲霉、根霉、毛霉和青霉等。

    ③人们透过显微镜对霉菌繁衍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开始长出的白绒毛是霉菌的菌丝体,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它用来分解食物,吸收营养。随着菌丝的蔓延,颜色逐渐加深,有黑、绿、灰、棕和土黄色的粉末状细粒出现,这就是传宗接代的孢子。这些孢子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还有的像蜘蛛网。多达几千亿的孢子成熟后,随处散播,当它们到了潮湿、阴暗、温暖、有氧气的环境里,只需要很少的养分就可以再繁殖出新的霉菌。

    ④霉菌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古人们从黄曲霉中提取黄色液体,为皇家染制黄色衣服。腐乳,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之一,其生产工艺早在公元五世纪的魏书上就有记载,其中在豆腐上接种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与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制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1945年.他们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⑤虽然霉菌对人类的贡献无法磨灭,但是它的危害也有目共睹。

    ⑥科学家证实,目前地球上被人类认知的霉菌病毒大约有64200种。仅从一般建筑物中,能检测出并被认定的霉菌病毒就有57种。它们繁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外墙长期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水的侵入,室内墙壁又被化工装饰材料乳胶漆、壁纸等密封起来,这就导致了墙体内过多的湿气难以释放,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霉菌病毒有可能会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⑦霉菌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致命的。1960年,在英格兰一个养殖场里,十万多只火鸡突然倒地,不几天就全部死光了。经过一年的仔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火鸡饲料中掺杂着的发霉的花生粉。研究人员从发霉的花生粉中找到了具有强致癌性的毒性物质黄曲霉毒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伞下的城市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结,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