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学业测评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为傅雷描容(节选)

刘海粟

    我和他为一件事,整整十年没有来往。

    傅聪很小,傅雷不让他上学,自己教他文化,请上海乐团一位意大利学派的专家教指法,乐团指挥兼提琴家教乐理,每天要傅聪练习钢琴。傅雷听觉灵敏,听出差错就打,这一点我很反感,劝他说:“小孩子应当上学,过集体生活,让他全面发展,这样打太不好了。”

    傅雷说:“我教训自己的儿子你也要管么?”

    “你用瓷盆子砸在孩子鼻子上,留下一个疤,这太过分了,我为什么不能管!”

    “我偏不服你管!”他的声调提高了。

    “你这样做要后悔的!”

    “永不后悔!”

    他真的不后悔么?不。在认清了自己的过失之后,责己之严,正是怒安本色,他曾对儿子说过:“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但这已是后话了。

    自那次分手之后,我一直怅然若失。想到傅雷没有人谈心,一定会很寂寞。幸而黄宾虹、林风眠两位先生常去看看他。一般的人,他不肯与之往来。

    我的女儿英伦、儿子刘麟和傅雷的儿子傅聪、傅敏兄弟常在一起玩。傅敏说:“伯伯!爸爸想你啊!”

    1956年冬天,我忽然接到傅雷的电话说:“我来看你。”

    “来吧!我们全家欢迎你!”我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他真的来了,一切和好如初。从此,我们每周总要见面两回,有时一起去广东路古董店走走,他爱买些小摆设,拿来和我一起评赏,只要我说好,他就笑颜顿开。

    傅雷很固执,认定为真理的,决不肯轻易改变观点。这里想谈几件小事:我到巴黎近郊去看望朱光潜时,画了一张油画《玫瑰村》。傅雷一看便说:“很好,在色块的处理上、构图上都消化了塞尚的影响!”刚巧梁宗岱也在场,便和他唱反调:“这画是海粟自己的东西,与塞尚无关!你看走了眼!”两位老友争执不休,最后发展到挥拳动武,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不在家,急得我的妻子放声大哭。两人又吵到警察局,局长问明吵架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他们也笑了,和解了事。

    一位美专老同事,治学勤勉,善于著作。刚到学校,为了树立威信,便将自己的画挂在长廊上。傅雷一见,蹙着眉头说:“这些画不行,收掉!”弄得别人很尴尬。我又介绍他们相识,傅雷点点头,一言未发便走开了,弄得我更难堪。事后我问傅雷:“你怎么这样傲慢?”

    “此公没有本领,只会抄书。”

    “你太狂妄!”我生气地说。

    “没有闲工夫!”傅雷扬长而去。

(1)、文章开头说“我和他为一件事,整整十年没有来往”,请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文章标题是“我为傅雷描容”,你认为下列哪个词语最符合傅雷的“容颜”特点。请选择,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A.率真     B.固执     C.严肃

(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辑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为傅雷描容》一文中的傅雷,在事件的处理上表现偏执,近乎神经质,但这样的描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真实、更加深入人心。 B、“大师档案”中介绍了傅雷,字怒安,真是人如其名,他曾无数次通过演讲、游行等方式,践行他的“安天下”之志。 C、“精彩语录”中傅雷借巴尔扎克说过“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但在《我为傅雷描容》中,傅雷曾对儿子说“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是因为傅聪始终没有原谅父亲打他一事。 D、综观材料,足见傅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传奇大师,有血性又有书生意气,有专长又 有广泛兴趣。
(5)、“知音同行”中,傅聪说父亲“常怀千岁忧”,所以常处于痛苦之中。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傅雷痛苦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悲悯情怀
      世上有种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那就是一一悲悯。
      不知该怎么形容这种情感,它是那么的旷世,仿佛来自天上的水;它又是那么的尘世,伴着人的血脉不息运行。它是上天在人的灵魂中植下的一方净土,培育纯净而慈悲的花朵。
      少年时,住在一户院落内,院落的门口左侧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牌,“李殊如诊所”,字是隶书,端雅干净,像虽已迟暮仍面目清秀的李殊如大夫。她是解放前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医术精湛。据说她身世复杂,她也从未向人提过只言片语,只是安静行医。她很少言笑,但并不威严,眼神中总有善解的温情。
      有次一个无理取闹的病家吵上门来,为拖赖诊资与药费谎说病人病情更重了,李殊如并不争辩,只是看着病家浅浅一笑,说:“是吗,那就不必付费了。”转身,她配过一服药,递与病家,“要不再试试?”病家红了脸,迟疑地接过药急急走了。
      那一笑,是我在白色的诊室外感受到的最初的悲悯。从此,我觉得悲悯应当是白色的,微微透着天的蓝光。
      一个有悲悯心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悲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它是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心灵光泽,经得起时间的变迁。悲悯并不仅只对个人,它也是对自身、对人类、对于万物普遍的情感关怀。
      但同时,有悲悯意识的心灵又是痛苦的。
      一位朋友曾说起,一个夏天的晚上,她从朋友家出来,因为炎热,买了罐饮料边走边喝。路上行人很少了,一个拎着旧麻袋的男孩超过了她。路过时,他的脚步有些迟疑,但他侧了侧脸,还是走过去了,柔和的路灯下,他的背影很单薄,灰旧的衣衫被汗水濡湿了,贴在瘦瘦的脊背上。他在沿街搜集空易拉罐。朋友把未喝完的饮料很快倒掉了,把空罐递给他,男孩也就十六七岁吧,很清秀的轮廓,头发被汗水濡湿了,贴在额角。他接过空罐,拎着袋子,默默又向前走了。
      那一刻,朋友说,“我心里充溢着复杂的滋味,觉得自己很难堪。饮料其实还剩了不少,但我想拿空罐给他更好,尊严可能比施舍对他重要,而且也许我已在内心伤害他了,虽然我出自真诚。那晚心里一直有点沉,隐隐有痛,那个男孩,不知还要拾多久?一个晚上的风尘,是否能当得了一两罐饮料的钱?他是用微薄的力帮持着困窘的家,还是根本无以为家。将来他的命运会怎样呢?”朋友沉默了,眼睛有点潮,“而且让我难过的是……我无法为他,为他们做点什么”。
      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是有温度的,它使心灵懂得体恤,而不会物化成无动于衷的石头。
      而现在,悲悯更多被淡漠与自私所取代了,身边真实的苦难不被援手,经过加工的血泪却成为热卖(热卖也正说明匮乏有个女人,乡下失去双亲的表佳、表佳女因贫困辍学,为丈夫寄去一些钱她阴沉了几天脸,但在看杂志上一篇农村少年和拮据的命运奋争、尽心服侍病母的故事她感动地有了泪花,不是出于悲悯心,而是出于对自己丰衣足食日子的感动吧。还有什么比境遇的对照更令人觉得自足呢?而有悲悯心的人即使身处窘境也会从薄焰中分出一缕微光,无存此心的从一杯奠中分出一小匙也是不忍。
      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有什么比贯穿着感动的生命更令人感动的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 , 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 “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挼了挼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文学作品阅读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①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濑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②与此成对照的是,有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③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④“孩子多。真快乐啊!”

⑤“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⑥“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⑦“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⑧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⑨“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⑩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财主夫人的舱房。

⑪“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⑫ “完全可以。”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⑬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财主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⑭财主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有些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⑮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⑯ “你们怎么了?”财主夫人问了好几遍。

⑰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⑱财主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⑲“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

⑳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回忆性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老师

莫言

①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

②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但人家王老师却始终谦虚谨慎,一点都不张狂。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一米七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

③因为我当着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都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④一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儿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儿小的睡在凳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吵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⑤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办公会上为我说话。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⑥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赶着牛羊在学校前的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后来王老师调到县里去了,我也走后门到棉花加工厂里去做临时工。

⑦有一次,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着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

⑧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一米七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