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试卷(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 , 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 , 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B、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C、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D、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C、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D、三司:不同朝代所指具体官职不同。宋代三司指二府三司制里的盐铁、度支、户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周善于理政,治下井然有序。任长安尉时,很快解决了施粥时灾民混乱的局面,筑新堤也得到百姓的支持。 B、李周熟悉边事,能够抓住关键。在论及边境防御时,建议皇帝先处理好内部问题,避免乱自内生,得到皇帝赞赏。 C、李周关心国事,积极进言。关于治理湍河的问题,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主张疏导,事后发生水灾,大家才想起他的建议。 D、李周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从不因私利或公事私下拜访官员。曾因直言被罢官,也因不易屈服,不被当世人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②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 , 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 , 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选自《左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②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 , 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③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④十一年,歙与盖延进玫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久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令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1”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裹,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文言文阅读

决壅蔽

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不能无谒,谒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然而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史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者之多而谒者之众,莫如中书与三司。中书不待奏课以定其黜陟,而关与其事,则是不任有司也。三司之吏,推析赢虚,至于毫毛,以郡县,则是不任转运使也。故曰:省事莫如任人。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数矣。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宰相日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 , 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 , 而论始皇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晏朝:迟退朝。②日昃:从早上到太阳偏西。③量书:文中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