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2018-2019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有人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是的,世界千变万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对每个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那么,哪个才是你心中的答案呢?

    我来到南方的城市,天空阴阴的,大朵大朵棉絮般的云无端哭了一整天,空气中包含着新鲜湿润的泥土气息与青草芳香。街道是湿的,墙壁也是湿的,行人是湿的。然而树梢上、墙角处、池塘里,满是逼眼而来的新鲜的绿,使阴雨连绵的日子平添了一份绿油油的生机。南方的人们说:“春天是湿漉漉的绿。”

    我又来到北国小镇,三月春光明艳,积雪被涌动的春意闹得忍不住扑哧一笑,笑成了满山的杜鹃,淙淙的春水。在融融的春日映衬下,天空蓝得像宝石,树绿得犹如碧玉,水清得犹如明镜。北方的人们说:“春天是明丽的颜色。”

    可是,春天一定还不只是这样的,我固执地继续寻找。

    于是在孤儿院里,我看到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小脸像一朵朵花。他们有的在院子里捉迷藏,有的蹑手蹑脚去捉一只美丽的蝴蝶,有的偎依在阿姨的怀里,如同在父母的怀里一般撒娇。

    在老人院里,我看到了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打太极拳,身手矫健不亚于少年。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涌进来,立刻把老爷爷、老奶奶们淹没在欢乐的海洋里,听着那一声比一声清脆的“爷爷”“奶奶”,看着那一双比一双明亮的眼睛,老人们的心里、眼里、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

    我还看到街上的一个小学生搀扶着老人过马路;一群年轻人快乐地哼着歌打扫街道;教室里同学们认真而急切地听着老师的教诲;放学后同学们互不相让地争论,直到最后一抹余辉含笑洒在我们身上……

    我找到了!春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我”心目中,春天是什么?结合短文内容,把最后的补充完整。

我找到了!春天是

(2)、孤儿院的孩子们、老人院的爷爷奶奶们拥有春天,是因为
(3)、春光是无限的,由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还知道: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在天使般可爱的身上,在冰清玉洁的花瓣上,在黄蝶飞舞其间的丛中,在竞相吐艳的枝头……
(4)、描写春光的古诗词,除了短文开头提到的之外,还有很多。由“春天是湿漉漉的绿”你想到的是:。由“春天是明丽的颜色”你想到的是:
(5)、短文先写了自然界中的春天景象,后写在人群中找到了春光。有人说,根据作者的意图,可以省去前面的内容,即前4段可以不要。对此,你有何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黄牛找食吃

    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过日子,应该自己生活了。”小黄牛点了点头。从此它就开始自己过日子了。

    一天,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了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牛妈妈的话:“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都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那农民伯伯吃什么呢?”小黄牛就到别的地方去找食了。

    小黄牛拖着瘪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还怎么乘凉呢?

    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来到草原,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

    傍晚的时候□小黄牛回到家里□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牛妈妈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一个劲地夸它□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高兴极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我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黄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肩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夜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啊!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他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欢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课外阅读。

鉴   宝

文/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课外阅读。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拔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却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 是被冻死的。

    (   )看的只是表面现象,(   )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 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