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对这则笑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它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它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它表明苏联当时的政治体制不完善
举一反三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保障粮食安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围绕这一课题,搜集多则史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世界篇】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1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中国篇】

材料三: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唐太宗

材料四: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在没有实现农村的全民所有制以前,农民总还是农民,他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总还有一定的两面性(即革命和保守)。”在1959年2—3月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他几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认为,在现阶段,在工农关系中仍然扮演着“老大哥”角色的是工人,而不是农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

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

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的俄国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出现的政治危机,震惊了革命的领导人列宁。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尽管这一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是它终究给国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苏俄(联)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史实

1920年

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工业产量只及战前的13.8%

1921年

主要产粮区发生农民起义;喀琅施塔得水兵兵变。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921年3月

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1921年7月

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允许私营小企业雇工20名

1922年

农业获得丰收,饥荒的阴霾散去。商业等领域出现勃勃生机

1925年

谷物的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

1926年

工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1928年

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多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

1932年

苏联的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增加到620万吨,机器制造业的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位

1937年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