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身所寄

②因往

③其人然大喜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B、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 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举一反三
第三站:聚焦精神;纵观亚运,探寻文化,传承精神。让我们一起探访中华大地上那些为民立命、为国谋远的志士仁人。请阅读有关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传】

括字存中,为沭阳主簿。县依沐水,故迹漫为污泽 , 括其二堤,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 , 得上田七千顷。迁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

辽使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有删改)

【注释】①污泽:指早先河道因漫堵成为泥沼。②播节原委:分导节制主流和支流。③理:处理宋辽议和并土地割让事宜。④地颂之籍:争论土地的文件。

【诗】

游花山寺

[宋]沈括
经旬飘雨喜新晴,病马缘畦取次行。老态马应随日至,春心无意与花争。

山川满目浮烟合,楼板侵天暮霭横。嗟我有身无处用,强携尊酒入峥嵘。

活动三 名人的爱国传统——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 字幼安, 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 耿京聚兵山东, 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弃疾为掌书记 ,  即劝京决策归。僧义端者, 喜谈兵, 弃疾与之游, 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 孝宗锐意恢复,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持论劲直, 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言逆顺之理, 消长之势, 技之短,地之要害, 甚。朝臣以讲和方定, 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 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 盗连起湖湘, 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 郡以聚敛害之 ,  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 而贪吏迫使为盗, 今年剿除, 明年划荡, 譬之木焉, 日刻月削, 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讲求盗之术, 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 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 且历任多文职, 又常赋闲于家, 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之时。陈同甫: 南宋爱国文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八百里分麾下炙: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③五十弦:泛指乐器。④的卢:战马。⑤天下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