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化练习-19 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

    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于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挖荠菜的妇女、孩子。

(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挖到荠菜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短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上大学。一天,我又一次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找工作也没有着落,居留是大问题。我耷拉着脑袋,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可能是我忧心忡忡的样子令他好奇吧,他好似十分注意地看着我。他站起来了,忽而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口哨,从嘴里飞出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他挡住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扔  递  塞)给我。我接住了,(高兴  惊讶感激)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嗯!快乐些,才有希望。”他轻轻地说。眼神送过来份鼓励,然后,又对我笑了笑,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一枝碧绿的小草!虽然,我连那个人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是直到现在,我仍没有法子忘记他——即使他的脸在回忆中已经模糊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我要将这份感激的心_____化作一声道谢_____一句赞美_____一个笑容_____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_____送给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_____

    从此以后,我更加热爱生活,这份力量是那枝小草的延伸。它让我懂得了施乐于人,就是生存的快乐。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课外阅读

买馒头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⑪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⑫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

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⑬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⑭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⑮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