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曾巩《墨池记》)

【乙】

    越中山水奇丽者,剡为之最;剡中山水奇丽者,金庭洞天为之最。其洞在县之东南。循山趾而右去,凡七十里得小香炉峰其峰即洞天北门也谷抱山斗云重烟峦回互万变清和一气。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此地何事,尝闻异香,有时值人,从古不死。真天下之绝境也。

    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中朝衣冠,尽寄南国。是以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而家于此山。其书楼墨池,旧制犹在。至南齐永泰九年,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玄,遂启高宗明皇帝,又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故书楼在观之西北维,高可二丈已下。墨池在天尊殿东北维,方而斜,广轮可五十尺已下。池楼相去东西羡直,才可五十余步。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而恭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契逍遥之至理,阅鸾鹤之参差。

    其洞天在天台桐柏山中,辟方四十里。其北门在此小香炉峰顶,人莫得而见之。有山樵夫往往见之者,或志之以奇花异草,还报乡里,与乡里同往,则失其所志也。过此峰东南三十余里,有石窦呀为洞门,即洞天便门也。人或入之者,必赢粮秉烛,结侣而往。约行一百里、二百里,多为流水淤泥所阻而返,则莫臻其极也。

    通以元和二年三月,二三道友,裹足而游。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山水之异也。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经再宿而还。以书楼缺坏,墨池荒毁,话之于邑宰王公。王公瞿然,征王氏子孙之在者,理荒补缺,使其不朽。即事题兹,实录而已。

(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王君盛恐其不也     章:显扬 B、山趾而右去             循:沿着 C、使后人之如此           尚:尚且 D、粮秉烛               赢:背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池洼然而方长     或志之奇花异草 B、徜徉肆恣         皆出于此乎 C、因以及乎其迹邪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但见山水异也       穷山高而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王羲之墨池遗迹的传说为题,并不死扣“墨池”,只讲书法,而是由小及大,从书法论及治学,进而引申到道德品节,最后推衍出对先德仁人的追慕。 B、乙文介绍王羲之定居金庭山的缘由,也交代了王羲之建书楼和墨池的根本原因。 C、甲文开头写墨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边实写墨池地理方位、环境形状,一边虚衬推测遗迹来历、命名根据,虽文字俭省,下笔却仍摇曳多姿 ,令人赞叹。 D、乙文作者见书楼残破、墨池荒芜,将情况禀告给当地县令,促使书楼和墨池得以修缮。
(4)、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凡七十里得小香炉峰其峰即洞天北门也谷抱山斗云重烟峦回互万变清和一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②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邮,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耗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是王纲驰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邻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折可适字遵正,府州人。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荐试廷中,补殿侍。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羌、夏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论前后功,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合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命总管王文振统之,而可适为副。熙州兵千人失道尽死,文振归罪于可适,楶即下之吏,宰相章惇欲按军法,哲宗不许,犹削十三官而罢。嵬名阿埋、昧勒都逋,皆夏人桀黠用事者,诏可适密图之。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迁可适东上阁门使,真拜和州防御使。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诏使入觐 , 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帝曰:“卿言是也。”进步军都虞候。俄知卫州。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明年,复以为渭州,数月而卒,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折可适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