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九下   11 送东阳马生序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 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3)、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4)、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5)、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文后题目。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工作时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古韵品成长】

材料一:

睢阳学舍书怀

宋•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 , 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注】①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②歌凤鸟:楚狂接舆曾以凤凰作歌劝孔子避世。③赋鹪鹩: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被阮籍叹为“王佐之才”。④化用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该诗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材料二: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披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 , 孰为神兵;焚而可变,敦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灵乌赋)

【注】①割而可卷:切割东西就会卷刃的刀剑。②英琼:指宝石

材料三: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 , 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吴曾《能改斋漫录》

材料四:

公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 , 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论,编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

公服中,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公在杭州,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乎居室哉。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具狱:已经结案的案件。 ②第:住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