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B、投身革命/即为家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举一反三
阅读

祝你吃一点苦头

[美国]约翰·罗伯茨

①每次的毕业典礼上,都会有演讲者来到众多踌躇满志的学子面前。他们几乎都会说着同样的一些话:“今天是个开始,不是结束,你们应当向前看。”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们正在思考以后要走的方向,最好先知道自己此时的位置,并且要学会向后看,也就是回顾过去。如果回顾一下第一天来上学时的情景,你会想起,当时的你有一种孤独感。也许你还会想起自己有一点害怕和焦虑。可是你看现在,你的身边都是朋友,你对即将进入的新学校也充满了信心。

②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到自己的变化,你也许会感谢在体育场上、在宿舍里鼓励你的朋友们。你的自信不是因为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能成功,而是因为有了朋友的帮助,你不再惧怕失败。真的失败了,你会爬起来再次尝试。如果你再次失败,也许就需要转而进行其他尝试。但是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只是因为你的成功,而是因为你不怕失败。

③一般来讲,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者还会祝愿你好运,还有其他美好祝福。我不想那样说,并且会告诉你原因。在今后的一些岁月里,我祝你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那样你就能知道公正的价值。我祝你会受到别人的背叛,因为那样你就能懂得忠诚的重要。抱歉我这样对你说,但是,我祝你会时常有寂寞的时候,那样你就不会把友谊视为理所当然。再者,我祝你时常遇到坏运气,那样你就能意识到“机遇”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且会理解,其实你的成功不完全是应得的,别人的失败也不完全是应得的。你失败的时候,我希望你的对手时常对你的失败幸灾乐祸,这是你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的一种方式。我祝你有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这样你就能知道倾听他人声音的重要性。我祝你能遭受一点痛苦,那样你能从中学到同情心。不论我是否祝愿你,这些都是你将来一定会有的经历。你是否能从中得到收获,要看你从不幸中得到启迪的能力。

④你可能还希望演讲者能给出一些建议。演讲者能给你提出的最多建议,是让你活出自我。众口一词可能让你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但是你就是应该活出自我。不过你应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人们对你说“活出自我”,是他们不希望你按照别人给你定下的标准生活。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就无法活出自我,而且只有进行思考,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没有意义。”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只管放手一搏”或许是一句有用的箴言,但是在考量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时,它就不是一句很好的箴言了。要想过上舒服的日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图舒服。我建议,无论你取得什么成就,都不要有居高临下之感。

⑥我给你的最后一条建议很简单,但是我觉得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每个星期,你应当给一个人写一封信,比如写给你以前的老师,感谢他曾经给你的帮助和鼓励。不是电子邮件,而是手写信件,大约需要十分钟。写完后贴上邮票,寄给对方。一年下来,会有几十个人因为你的亲笔信而感觉到你是如此与众不同。

⑦大约五十年前,美国哲学家、音乐家鲍勃·迪伦作巡回演出期间,很是想念他四岁的儿子杰西,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杰西。这首诗充满了父母对于儿女的希望,诗中表达的愿望是美好的,是永恒的。 下面,我就以这首诗作为演讲的结束:

愿上天的庇护与你同在,

愿你的美梦都能成真。

愿你与人为善,也获人相助,

愿你造一把通往繁星的云梯,

你可以攀登到每颗星星之上,

愿你永远年轻。

愿你长大后正直无私,

愿你懂事后真诚善良,

愿你永远知晓真理,

所到之处都有光明照亮方向。

愿你勇敢无畏,

百折不挠,意志坚强。

愿你总是忙碌充实,

愿你脚步永远轻盈敏捷。

愿你有一个坚强信念,

暴风雨来临时,

你的心中总是洋溢着快乐,

愿你的歌曲永远为人传唱,

愿你永远年轻。

(本文为 2017年6月3日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新罕布什尔州卡迪根山中学毕业典礼所作演讲)

实用类文本阅读

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1954年5月的一天,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海明威对前来采访的《巴黎评论》记者乔治·普林顿说:“你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海明威强调小说家要具备一颗世俗的心,对俗世生活保有常人鲜有的敏感和热情。

确实,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这注定小说的土壤是生活,是生活中那些世俗的人,琐细的事,微妙的情,那些循环往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暖人生。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一种生活,而是要照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人情世故、气候变迁、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人的感知、事的沉浮,乃至说话的口气、衣冠的穿戴等,去编织生活。生活是有形的,有一张由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网,一个“壳”。小说家若不能编制一个坚固的俗世生活的外壳,人物的心灵就没有容器来装盛 , 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内心是怎样成长的,情感是怎么演变的,挫折或苦痛是怎么拷打磨砺人的。

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家都是生活的专家。照沈从文先生的说法,专家就是有常识的人。小说家不能对生活犯常识错误,那样“壳”破了,读者就不会认同你,甚至嘲笑你。比如前些年电视上冒出一堆抗日电视剧,被观众嘲讽为“雷剧”。为什么?因为常识性的错误太多,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是首当其冲的,失去了“真”,一切无从谈起。

虽然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和认知而不能自拔。有一段时间,文学界流行写小事,写私情、欲望,写细碎的生活、心灵的乱象,一些作家甚至津津乐道于此。生活固然有颓败、暗黑的一面,但小说家不能任性直接展示这些颓败、暗黑,因为人的生存不止于这些表面的乱象和败象,人也不甘心于此。事实上,每个人的颓败背后都有复杂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作家必须深入人的内心生活,要追问,要去伪 , 目的是挖拓人精神的深度、广度,展现人灵魂深处的纵深感,让人看到暗黑中的亮光、绝望中的希望,获得一种能站立起来的精神,而不是在怨毒和呻吟中沉沦——这是人最基本的真实,像心跳一样,人人共有。

这就是说,尽管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怀有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不讷于生活对他们的呼唤;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但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牢固地树立人的良知,更加强力地捍卫和坚守世道人心。这是文学的尊严,也是作家的责任。好作家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喧哗与骚动”,无论生活如何“罪与罚”,无论人性如何“至暗时刻”,他都要劝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一个“良善的人”。

(摘自《中国文学批评》,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