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庆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请回答:
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 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春秋时许多蛮夷到了战国都不见了,难道他们都绝种了吗?不,他们因为文化的提高,已与中原诸国合为一体了,再没有种族问题了。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意识就生根发芽了。从此以后,政权的分合固有,但在秦汉版图里的人民大家都是中国人了。
——摘编自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1939年)
材料三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同时,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篇】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下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汉朝篇】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在位时奉行黄老清静无为、与民休息之治,出现了仓禀(lǐn)丰实,府库饶财的局面。但是,由于朝廷的无为放任,诸侯骄恣(zì),豪强坐大……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