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材料:1369年,朱元璋实行“诸王分制”,皇帝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藩王),分封到全国各地。亲王的嫡长子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爵。同时,按世系等第享受优厚的宗禄待遇,由此形成皇族宗室的宗藩制度。宗室子弟不从事士农工商,“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成为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数不断扩大。如,山西初封仅晋府一王,岁支禄米1万石,到嘉靖时,晋府宗室人员增至1851人,岁支禄米87万石。巨额的宗禄开支使政府越来越无法承受。1565年,嘉靖皇帝颁诏推行《宗藩条例》,禁止宗室滥娶妾媵,以减缓宗室人口增长;通过奏减和折支等办法,减少禄米和其它用费等。但由于没有让宗室参加科举考试和自谋生计,宗室仍由国家供养。
——摘编自林延清《论明朝嘉靖中后期的改革活动》等
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