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
材料一: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
材料二:某游客来到位于北京郊外的八达岭长城,看到与雄伟的长城、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在墙面的砖上,游客用各种工具刻字。
材料三: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关于保护长城的新法规,对各种破坏方式基本上有了细致的处罚规定。
【文艺之旅】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思想之光】
材料二:
【科技之窗】
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岑参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铁制农具 图二:战国后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试题篮